醫學家將人體內的血液分為動脈血和靜脈血,兩種血的顏色稍有不同。動脈血流經肺後,血液充分吸收了氧氣,血液呈鮮紅色;而靜脈血是血液流到組織細胞後,把氧交給了組織細胞,換上了代謝產生的廢物——二氧化碳,此時血的顏色呈暗紅色。
大多數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的血液是紅色的,但也有少數動物比較特別,血液的顏色不是紅色。比如一種叫做“鱟”的古老動物,牠生活在海洋深處,樣子很古怪,就像古代的戰盔,牠體內流著藍色的血液。這種怪現象引起科學家的重視,現在已經把它們的血液提取物用於醫學研究中。
血液是人體的液體組織,如果我們從血管中抽出幾毫升血液,放入一個試管裏,在試管架上放置幾分鐘,血液就會自然凝固。再放幾小時後,血塊就會收縮。這時試管內的血液分成兩部分:上面為黃色,稍混濁,是血漿部分,血漿中沒有血細胞,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質、葡萄糖、脂肪、無機鹽等。下面部分呈紅色,為血細胞部分,而且大部分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沒有顏色,而紅細胞是紅色的,所以血液色紅是因為紅細胞的存在。更確切地說,是因為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氧結合而使紅細胞呈紅色。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主要成分,其餘為水及少量的蛋白質、磷脂、膽固醇、無機鹽等。血紅蛋白由血紅素和珠蛋白合成,這其中的血紅素是一種含有色素的物質。人的血液含紅細胞的量非常大,牠幾乎占全部血液量的一半。所以,當這些含有大量血紅素的紅細胞懸浮在血漿中時,就使得血液成為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