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表达作用?
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4.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5.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7.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8. 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9.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10. 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1.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12.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13.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4.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5.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6.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7. 顶真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18. 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二、表达方式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三、抒情的作用是什么?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在记叙文中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
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四、阅读中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一、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二。纯议论文 是单纯的议论的文吧 希望我的回答你会满意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