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油画的意象油画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8-23 07:40   点击: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国油画的意象油画

意象油画的发生与演变是世界艺术史基因的一次突变。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精神通过油画这一艺术表现语言,创造再现的表现。它不单是主观的精神感受,同时包含了对物象的表现。意象油画鲜明的地表达了意象和油画东西交融的特点,是中华民族透析自然意象的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投射转换到油画语言的审美结构中而形成的国际文化身份。在创作观念上,追求“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的审美品格。在创作过程中,提炼对审美客体的直觉感悟,达到“以意构境、以意造型、以意生色”天人合一的状态。

胡继灵曾说“意象油画:意,意境;象,心中之象(相)。万事本无相,相由心生。心中无相则无意,更无意境也。”中国意象油画追求的是 “心游物外”、“物我为一”的一种有着诗一般的意境。为了达到这种神游的境界,意象油画就不能局限于对形象的具体的某一个特定时间的再现,而是要求艺术家经过主观的提炼、概括与取舍,融合自己对自然物象的印象和感悟,对其作一种抒写性形象塑造,精心经营画面形式来传达某种意境。中国意象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艺术的最大特征是它内在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与自然处宇宙相通相融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中国人特有的东方文化精神,在中国意象油画作品中透现和凸显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

意象油画代表作品《放飞》:

“放飞的不是梦想,而是心灵……在这虚幻的世界里,心可以回忆,也可以飞翔;可以种一洼绿地,也可以走向远方……在这虚幻的世界里,我更愿意做一个独钓的隐者,守顾我的方向……”

二、请问油画的本体语言是什么?

油画的本体语言的有四点:色彩、笔触、造型、趣味。趣味体现的是个性的技法、个性的想法和个性的美的追求。

三、油画特点是什么

油画颜料厚堆的功能和极强的可塑性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它的这种特性使油画在观感上产生出能与人们思想情感共振的节奏与力度。在运笔的作用下,塑造不单是完成造型的任务,而且也对画面的肌理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伦勃朗、鲁本斯都是善于掌握和控制肌理的人,因为肌理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作品的感染力度。所谓肌理的合理表现不仅包括肌理对对象质感的摹仿和再现,还包括对画面的总体情绪的描述与表现。在传统写实油画中,肌理很能胜任对质感的再现任务,对象的细腻和粗糙的质地感都可用相应的肌理加以模仿,但这是一种非常被动的行为,而真正谓之美的肌理是那些能表达画面的韵律及艺术家的情感的、具有高度和谐秩序的肌理。这种纹理往往超越质感的局限而将精神之气贯穿于整个画面和观者的内心,成为抽离于具象的色层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抽象的。但在传统油画中它反过来又附着于写实的对象上,融合于由小至大的总体氛围之中。

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四、请大家帮我写一下这几幅油画所表达的意思

这幅《雪中猎人》无论如何都会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或许刚开始的时候说不清为什么,但至少分明的黑白对比已经映入了观者的视线。在一片银妆素裹的雪景中,画面左边顶立着深黑色的树木,它们与画幅边缘形成垂直线,一棵棵沿着猎人前进的方向,遵循透视的“短缩法”逐渐推远。顺着视觉的指引,观众看到山谷中的冰面,以及在上面嬉戏的村民们,他们的头顶飞过一只展翅的黑喜鹊,正好将近处的树木与远景的山峰联系起来。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便能感觉出一些门道了:作者在如此不着痕迹地安排布局和构图,以精确严谨的秩序统辖纷繁复杂的表象。带着这一发现再去欣赏画面,慢慢地,便会令人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流连忘返。我们会在画面上找到不同的三角形和对角线,或许,仅用这两个词来概括还不是很合适,因为提到“线”或者“形”,它们只让人想到二维平面而忽略了空间,可是在实际面对画面的时候,我们却感觉到明显的高低变换和距离上的深远。两条对角线事实上位于高、低、前、后的不同空间,而两个三角形也分别伸向近景和远点,即使从正面看,一条条由白色小路构成的水平线也与形成透视关系的树木一样,将观众的思绪带向远方。

毫无疑问,这是一幅具有相当可信度的画面,如果没有前面的分析,我们或许就会以为这只是冬日乡村景象的偶然一瞥,用“写实”或“画得真像”便可以简单概括了。可是画面的真实并不等同于自然的真实,它比平日里所见到的一切更加抽象,经过了画家的归纳。虽然表现的是冬天的雪景,寒冷而透明,有动物、植物、房屋、水面、山峰,有活动在其间的人,但在画面中,勃鲁盖尔似乎更关心的是由它们所构成的矛盾与统一、变化与重复的关系。黑与白、垂直与水平、活动与静止,这些本都是对立的因素,然而作者却将它们融入整体的框架当中;高与低、长与短、远与近,它们打破单调的节奏,同时又保持相互呼应。这些关系绝不单独存在,而是纵横交错在一起,让人欣赏起来多了不少思考的乐趣。举例来说,左下角的猎人离我们最近,但背对观众,根本无法看清他们的脸,而最远处的山峰却正对着我们,轮廓分明。那凌厉的尖峰使人联想起构图中的三角形,它也反复出现在浓密的树杈和斜坡的屋顶。作者就如同缤纷宇宙的审视者,无差别地对待眼前的人与景物,默观世界的喧嚣与沉静,对于他来说,它们的意义并不在自身,而是属于永恒秩序的一部分。在平凡的劳作中,在与自然的较量与游戏中,生活呈现出它内在的诗意。

这幅作品属于一套表现季节的组画,是比利时安特卫普一位收藏家订做的。就在作品创作的同一年,勃鲁盖尔还留下一张有趣的自画像,他手拿画笔,独自沉思,而身后站着一位滑头滑脑的买家,好像正在对画作指指点点,发表看法。谁也不知道他是否就是这套作品的主顾,但这幅画像至少表明,画家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他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对世界有果敢的独立看法,尽管绘画是他谋生的职业,但他绝不会向庸俗的尘世妥协。他在画他相信并发现的一切,而不是他人的要求。这就使此幅作品显得更加耐人寻味,它之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得起反复推敲,正是因为它是一件纯粹的艺术作品,其中凝结着作者全部的心思、智慧与才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