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艺术家的灵魂、人格、生命的完美融合,你怎么看呢?
(一)艺术的最高境界
艺术创作一般是作者的灵魂、人格、生命的融入其中,才会出现极致的效果。
很多传世的作品都有着它或唯美、或浪漫,或凄凉、或沧桑的传说。
艺术和艺术家是分不来的,艺品即人品。所以艺术家的一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就是艺术家和平常的人不同。
所以艺术家很难像平常人一样把生活和工作分开,一旦分开,他就成了匠人。
所以艺术家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为艺术家,平常人说艺术家很不靠谱就是这个意思,他们的生活注定是异于常人的,也是常人很难理解的。
最近深刻体会到,任何创作,哪怕是商业作品,你不融入自己的真爱,也不会被认可。
爱、真乃创作乃至经商的最高境界。你付出多少,别人就可以感受多少。这就是自然法则一样。
一个不融入时光、真情、真爱、真意的作品和事业都将在时光中淡去。
所以不要惧怕付出,也不要过多追问结果和回报,无怨无悔的去爱这个世界吧。苍天不负有心人。
(二)文字艺术一定要注重共情和带入
最近我思考了很多关于创作的问题,关于作家创作的格式、文风、文法,其实不是很重要的。过多的关注这些必然舍本逐末。
其实作家形成写作的惯性还真未必是好事,写作的惯性就是别人一看这就是你的文风。
写作注定还不是画画,可以形成画派。而作家一旦这样就流于单调,失去了读者。
单调不是风格,作家风格是他(她)的文品,这是不可以改变的。
但是要尝试各种写法,这样有助于自己不陷入写作的惯性。
正如演员,你可以演大家闺秀,你也要可以演烟花柳巷的妓女。这对作家来说很重要。
真正的作家应该是无形的,也是万状的。风格万千的,俊秀飘逸的。
作家不是表述他自己,我到认为作家就是要把艺术还给生活本身,让艺术客观到就像生活一样。
所有人都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读者从你的文字中找到他自己的。
买弄、自我,呆板、流水线作业都是作品的死路。
(三)艺术的商业态势分析
艺术要落地,要跨界,要纳入形成产业链。也要拥抱大众,不然束之高阁也无意义。
目前的艺术市场很单调很乏味也很没戏。但这正说明文化艺术的商业态还没有开始。
艺术和商业可以不过是一个文化产业链的两端,他们的主体可以互不干涉。
艺术要落地,离不开商业运作。艺术不是清高的,商业也不是庸俗的。
艺术的商业化态势良性友好的发展需要一个乱世过程,中间会出现我们很不喜欢看到的一切,比如艺术家自身的庸俗化和资本商业的资本游戏,都会玩进艺术领域,这注定是短暂的。
艺术家本质的工作是创作,文化运作服务商本质的工作是营销、包装、推广、分配财富。
他们的分工越细致,合作越真诚,他们的路也越宽。
这样说吧,真正的文化市场需要伟大的艺术家,更需要优秀的善于文化输出的企业家和各种平台。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艺术家的灵魂、人格、生命的完美融合,我对于这种看法非常的认可,因为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和人格必须要非常的有趣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认同。因为一个优秀的作品是作者凝聚了心血,折射着作者灵魂,所以是完美的融合。
是的。优秀的作品倾注了艺术家的灵魂,是一件有灵魂的作品。
二、艺术家感情丰富指的是哪方面的丰富?是多情吗?
艺术家的感情丰富。并不是指的个人的内心感情。个人内心还是他自己的感情。属于自己,和常人一样。那么他的感情丰富,主要是他观察、体验别人的感情。比一般人要快。最主要的是他善于用肢体和脸部表情、眼神来表达这种感情。咱们一般人。不会表达。他们要学习好几年,演习很多遍才能表达出来,如果艺术家要是真的那么多情的话。那他也没法活了。他一生要体会多少感情,那就混乱了。所以他表达出来。就必须跳出来。这个人感情是两码事儿。如果你满意我的回答。就先点个赞呗!
不是多情,而是多愁善感,准确的说是更共情,能够很好的做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不一定能做到最好
多情只是一方面,主要是对外界细微变化敏感,反应丰富。
三、人类为什么会有同情弱者的天性
这种天性,低级动物也会存在,比如人类的孩子,狠毒的狼也不会吃掉,而会关爱和喂养,人类初期,当人发现了狼崽子,把它抱回家喂养,演变成了现在的狗,这都是天性和善性同情弱者,在世间的显现吧,
四、如何整合心理咨询四大疗法
来访者中心已经成为一种准则--真诚,共情等。
而精分,是用来打底的,可以初步判断打给授予那种类型,那个时期的问题。
行为是用来配合其他疗法的,不然。。。。。,过一段日子,会改头换面重新出现另一种行为。
认知,是不错,但是,要在共情的基础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