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约主义和极少主义的关系?简约主义是由极少主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1-10 07:14   点击:19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简约主义和极少主义的关系?简约主义是由极少主义发展而来的,还是两者就是一个??

就是一个

简约主义又称极限艺术、最小主义、极少主义。源于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非写实绘画雕塑,其理念在于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

极简主义或简约主义又称极限艺术、最小主义和极少主义。极简主义源于非写实绘画、雕塑。其理念在于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它可以是一种艺术流派(此时译作极少主义或最简单派),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此时更多地译作简约主义)。

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设计风格,极简主义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时髦。90年代有一句口号“Backtobasics(回归本始)”足以与80年代的“回归自然”成为姐妹篇。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惟一选择,而basics是指基本要素。90年代迷惘的一代不会回归到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去,他们选择与极少主义相通的东西。

极简主义在绘画、雕塑、室内设计、建筑、服装、环艺、电影乃至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被采纳,特别是室内和服装方面,一度成为白领的时尚。

二、极简主义和禅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所谓的极简主义,就是西方对艺术的一种探索,是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

我觉得现在我们所说的高效率就是一种极简主义,为什么有人不用加班也能高效完成工作,有人却不得不熬至深夜?为什么有人总觉得事情永远都做不完,有人却仿佛无事一身轻?极简就是提倡要抓住重点去做事,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去枝减叶、抽丝剥茧,发现极简的本质。

而禅是一种哲学理念,极简主义是一种艺术表达,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者是抽象的意识,一者是具象的表达。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指引,当然也是艺术流派的指引。 所以禅的适用范围和领域要远远宽广于极简主义,因为后者只是艺术风格的一种。 但是艺术家却可以将禅的哲学理念融入极简主义的表达里。可以由视觉直观地呈现出来。 

因为两者在崇尚的理念方面有交叠处。 现在极简主义又衍生到生活方式、日式装修风格等范围,容易让人混淆它最初的出处和涵义。也可以说它被后来的人“弄”到了上层建筑领域去了。 知禅意,解禅语,认禅象。

小结

我们现在的极简主义,就变成了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据我了解,极简主义中的简字不是简单的意思,它的意义是在于说一个事物不多不少完美完整恰到好处。

对于返璞归真这一形象的思维来说,我觉极简主义是恰到好处的解释了一番,不多也不少,比如你在一个空白的地方画一个圈圈,圈内是空白的什么也没有,圈外也是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个圈,余者空白。

你对这个圈怎么看?你为了想明白,努力攀缘妄想:这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其实就是在表达极简主义的一种完美与恰到好处的不多也不少,到达了极简中的极和简,你会觉得它不过虚无,那纸上的线条像是在对你的智商不断施放嘲讽。

禅之为禅,对于静坐与佛前的老师傅来说,世间一切嘈杂都与自己无关,就算有徒弟在佛面前说脏话,杀生等等,他师傅就依然不为所动,徒弟百思不得其解,郁闷地问师父:“师父,你这是肿么了?”师父慈祥地摸了摸徒弟的头,说:“想不明白就别想吧。”徒弟瞬间放下所有念头,修道得禅,头脑空白一片。

总结:

其实极简主义就是这样,略有所悟”,感觉恰到好处,而禅这就是“略有所悟”,一切皆空。

其实吧,我觉得,极简主义和禅没什么关系。至少目前从流派产生上来看,极简主义的产生不是受禅宗的影响。西方当代艺术中受禅影响的是以杜尚凯奇等为代表的美国当代艺术。

在我的理解中,禅一般是跟寺庙有关系,而极简主义应该是跟我们的观有关系,具体的我也不是太清楚你们可以看一看别的相对的了解一下情况

抓住重点与核心,就叫做简单,化繁为简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禅心。

三、装修成极简主义和日式的对撞设计,现实吗?

在简约这一点上是有一定相同的,如果你拿两种风格的效果图对比你会发现日式的简带有自然禅意,极简主义的简同样带有思想的禅意。不过两种的不同点在于材料上面。日式偏好木材,极简偏好现代的材料如乳胶漆钢铁等现代材料。不过需要注意的哪个是主要哪个是次要,这关系到整体设计的趋向。日式温暖简洁,然后还要在一个房间(客厅为宜)将这种效果对撞出来。极简主义,英文名称是“Minimalism”,亦译为极简派艺术,或简约主义。它可以是一种艺术流派,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极简主义就是把表达艺术的方法、手段和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削减,由此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获得艺术的本质。简单地说,极简主义就是去掉多余的装饰,用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来追求其最精华的部分。“少”不能直接导致“多”,但却能引发更为深刻的视觉震撼,这便是极简主义至今还能被很多设计师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时间证明,这种艺术风格长久不衰,甚至成为当今艺术界的主流趋势。极简主义是一个在纯艺术和建筑上提及的运动,这个风格明显地和之前巴洛克(baroque)时期以装饰和繁琐为主要形式内容的设计形成对比。

极简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2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美同的抽象表现主义思潮,也可以追溯到构成主义,以及对包豪斯元素的吸取。20 世纪 50 年代,涌现出以直角、线条、简单几何体为主的艺术作品,绘画和雕塑尤为突出。由此引发艺术家对以往奢华繁琐、以堆砌贵重材料来达到艺术效果的设计风格的反思。一部分艺术家开始主张用简约的创作手段重新诠释艺术,这为极简主义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极简主义开始流行。对极简主义的发展影响比较大的是荷兰的风格派(De Stijl)和日本的艺术风格。还有来自范德罗(van de Rohe)的 “less is more”理念,其实是一种把形式简化到极致的尝试,试图让最简的元素去发挥最大化的美学和功能效果。所谓“极简”(minimalist),就是把东西简化到不能再简。“简”的过程是一个“减”的过程,既然有减,就有了某种方面的缺失(absence)。我想,之所以“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和“极简单设计”这两个概念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原因就是两者都好像很相似地存在着某种方面的缺失。前者缺失的是复杂的形式,后者缺失的是“内涵”。恰恰是这种看来相似的比较,成为了区分两者的关键。极简主义是力求去除其他不相关的元素,而将内涵突出出来,并成为焦点,而极简单设计确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一味的去简化繁琐,没有一个想要突出出来的重点,结果最终沦落为一个“无内涵设计”。

我们忙碌生活中的混乱正迅速的变得更糟。我们发现自己逃避工作,学校和各种活动,想摆脱筋疲力尽并渴望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最近NBC新闻联播报道了一项与许多人有关的研究,指出很多美国人已到达了生活压力的极限。这种压力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我们忙绿的生活方式,但研究显示中的另一个有趣事实是由于不确定的职业和财务状况,很大比例的美国人也有很高的压力。当然在紧密联系的世界中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美国盛行。当谈到我们的室内设计时,这种压力意味着什么呢?简单的说,意味着我们自然的渴望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当一天结束时我们都想躲避在一个私密,平静,整洁的地方。因此,日本建筑的简约风格就流行了起来。日本创造了一个词Danshari, 意思是简单生活的方式就是要把垃圾(包括文字和精神)扔在一旁的地方。也许我们都可以用一点Danshari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日本的传统体现在很多物体的品质中,比如对大自然根深蒂固的热爱和尊重,或者是突出工匠独特的地方,可以对简约的室内装饰产生好感。在我们忙绿的世界中,似乎通过社会媒体使各个文化更便捷融合的在一起,也向世界传递了日本能让人感到放松和很有禅意风格。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通过日本的室内设计我们可以注意到,随着稳定的世界人口增长,更要求我们居住在紧凑的房屋内(正如许多在日本的人所熟悉的那样)日本设计非常讲究禅意,宁静和对大自然的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