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元旦画展"古字体 和广告语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4-23 02:18   点击: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求"元旦画展"古字体 和广告语

广告语:新人,新年,新元旦,新花展

古字体:

二、现代人的文化属性是什么?在哪?

现代人已不是代表具体的人的灵魂了,历代的灵魂都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腐朽了,现代人的的文化属性都是自己的觉悟,所以说现代人的文化属性是一个好人的属性.

三、什么是文化属性

除了物质世界以外都是文化现象` 区域性多样性

四、文学的话语蕴藉的属性怎样结合具体作品来理解?

清代叶爕分析杜诗“晨钟云外湿”(《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 )

以晨钟为物而湿乎?云外之物,和啻以万万计,且钟必于寺观,即寺观钟,钟之外,物亦无算,何独湿钟乎?然为此语者,因闻钟声有触而云然也。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曰云外,是又以目始见云,不见钟,故云云外。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则钟在云内,不应云外也。斯语也,吾不知其为耳闻耶?为目见耶?为意揣耶?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必曰:晨钟云外发。决无下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叶爕《原诗.内篇》

叶爕的这段分析指出了文学语言的通感手法,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语言的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联系,这形成了全诗一种清空雄厚的境界,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独特的意境,而这些都来自于文学语言的话语蕴藉性。文学话语不同于日常话语和科学话语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话语蕴藉。也即有各种修辞方法而形成的文学语言的含混和多义,从而形成了无限的解读的可能性。“晨钟云外湿”就是用了通感的修辞。“钟”有晨昏之分,“云”有内外之分,“湿”的到底是钟还是钟声,另外,钟声会湿吗?如果我们以日常的经验来判断,这当然是不可能;如果我们以科学原理来考察,这也是荒诞无稽的。所以,按照逻辑思维,通感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正常的,至少是不严谨的。但是审美知觉中,通感不仅是可能的、真实的,而且是审美感兴的重要因素。所谓“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就是视觉向听觉里的挪移,就是“通感”。按照普通逻辑,“通感”是不合理的。“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辩其声,安能 辨其湿?”“斯语也,吾不知其为耳闻耶?为目见耶?为意揣耶?”这就是普通逻辑的困惑。但是叶燮指出,在审美感兴中,“通感”是合理的,真实的,是以“至理实事”为基础的。叶燮说这是“妙悟天开”,“妙悟”就是审美感兴、审美直觉,而审美感兴和审美直觉所体现的正是文学语言的话语蕴藉。

五、写一句宣传标语,呼吁大家都保护枯叶蝶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8、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9、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总是飞呀飞不高。

10、1 + 1 = 2,一棵树 + 一棵树 = 一片树林

11、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1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14、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

15、绿色——生命之源

16、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17、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碟时来

18、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19、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

20、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

六、保护文化遗产广告语

云冈石窟,最后一道风景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