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声音有效表达的技巧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物质载体,而使演讲艺术有效的根本形式就是有声语言。没有声音,演讲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有声音语言比书面语言更为丰富,因为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还表达思想所产生的情绪与感情。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演讲声音有效表达的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有效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演讲者如何运用她/他的声音。声音传递的要素之一便是演讲者的语速。大多数母语为英语的演讲者语速保持在每分钟125到150个词之间。当然,有效的演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语速。实际上,演讲者可以在演讲的不同部分变换语速。马丁・路德・金以每分钟92个词开始演讲,结束时达到每分钟145个词。演讲的最佳语速取决于以下几点:演讲者的音质、所要制造出的情绪、听众的构成以及具体的场合。
停顿关键在于计时
你开始可能很难总是停顿得当,但一定要坚持尝试。欣赏英美成功演说家的演讲,学习他们是如何利用停顿来调整他们传达信息的速度和节奏。当你练习演讲时,留意演讲中应有的停顿。注意停顿在表达完一连串的观点之后,而非中间,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难以抓住你的观点。
最为重要的是,不要用“嗯”、“哦”、“啊”等词语来填补沉默的空白
这些我们所谓的有声停顿很少会在已备演讲中出现,却常突然出现于即兴演讲和问答部分。倘若一定要花些时间思考最贴切的那个词语,也尽量不要加入这些有声停顿。这可能需要你改变一个多年养成的习惯,但这确是值得的。有声停顿不仅有碍成功的交流,还会降低观众对演讲者的评价和信任。
把握语言的节奏
演讲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成了回复往返,构成了语言的节奏。它是演讲中的一切要素的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离开变化,节奏便无从谈起,离开了内容,节奏就毫无意义,所以节奏不是速度。演讲中节奏的因素包括:结构的疏与密、起与伏,情感的浓与淡,激与缓,速度的快与慢、行与止。
演讲的音量同样重要
如果你说得太过轻柔,人们听不到你说什么;但如果过于响亮,也容易引起反感。在有效演讲中你的目的是和听众交流,而不是对他们大呼小叫。好的表达会让入忽略表达本身的形式,既清晰、动人地转达演讲者的思想,又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大多观众喜欢含有一切优秀的谈话品质又不失几分正式感的表达方式--坦率、自然、活泼,声音具有表现力和一种真切的交流感。
你也可用停顿来增强声音的变化
对很多演讲者来说,掌握在何时、怎样停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使用第二语言的演讲者来说这点就更容易让人气馁。即使片刻的沉默也会让人感觉漫长。然而,就像美国着名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所说:“恰当的词语或许有效,但没有任何词语比一个恰当的停顿更为奏效。”你可以用停顿来暗示一个观点的结束,留给人们理解一个观点的时间空隙,或是为你的陈述增添戏剧性的效果。
你必须有正确的发音
演讲在这方面的要求是字正腔圆,悦耳动听。所谓字正腔圆,是就读音和音质而言的。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读音响亮,送音有力,使听众明白易懂。所谓腔圆,就是要求演讲的声音清亮圆滑,婉转甜美,流利自然,富有音乐美。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你要分析自己说话时的发音,找到在哪方面还有待提高。录下自己的演讲,以检查你的音量,语速、停顿、声音的变化和发音的准确性。你不光要和指导教师一起演练,还要在你的同学、家人、朋友、室友――所有愿意倾听你的演讲并给出中肯评价的人们面前练习演讲。这样,当你登上比赛的舞台,就已经在声音表达的各个方面做好了全面而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无论你使用怎样的语速和音量,都不可能在整个演讲中保持不变
在这方面的要求是起伏有致,灵活多变。我们说话时,除了每个起要说对,说好外,每句话、每段话都要说好,在音节连续有静至动的雨流中,演讲者要使听众听得美,听得清、听得乐。贯穿在句子里的音高音底、抑扬顿挫的调子,是与句子意思和说话人的感情有直接的联系的。是我们不能所说的语调。语调起着润色演讲的作用,具有积极促进演讲,沟通思想的功能,使演讲的内容清晰明确。
如何演讲主题拓展?
做事要有的放矢,谈话要有重点。演讲亦是如此,而且演讲是一种面对面的展示方式,因此演讲更要有正确鲜明的主题。分析、概括、提炼、延伸,最终都是为了升华演讲主题而服务的。演讲的主题最能体现演讲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使演讲具有深刻感人的艺术魅力。下面几种技巧一定能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一,由点到面的拓宽。演讲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即由点及面地扩展演讲主题的技巧。
第二,由浅入深的深入。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蕴涵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经过演讲者的揭示与深化提炼,就像是在沙砾中发掘出闪光的宝石,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思。
第三,由陈及新的点化。在演讲中,套用仿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进行由陈及新的点化;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地升华主题的技巧。演讲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渲染,创设出一种紧扣题旨的情境,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升华演讲主题的效果。
第四,由此及彼的拓展。演讲中,从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现象入手,作为切入点和媒介来加以拓展,由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类相关事物和事理,以此来升华演讲的主题,可以达到启迪听众的智慧和洞察力、激发其兴趣的目的。
第五,欲扬先抑的衬托。升华主题的关键之处通常就是掀起高潮,观众并不想听到大而空洞的理论,而且也会厌倦平铺直叙的干瘪言辞。因此,恰当地运用欲扬先抑的衬托方式,能使集中于高潮的情与理的表现更有效果,从而使演讲主题得到升华。
作为一门口头表达艺术,演讲用生动有力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主题,也用语言来和观众交流。因而语言的重要性便在演讲中突现了出来,可谓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个流利的演讲家而言,熟练运用演讲语言都是从了解演讲语言的特点开始的。以下总结的几点便是作为演讲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第一,准确性。演讲语言要准确,关键在于思想明确,这需要具备扎实的词汇功底,尤其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为了增加演讲的效果和力度最好是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极富激励性的词语和谚语。确切、严谨的演讲语言能够尽可能的传达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同时可以揭示出它们的本质联系。如此,才能科学、逼真地反映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为听众所接受,达到宣传、教育、影响听众的目的。
第二,简明性,即用尽可能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和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对演讲内容理解透彻、抓住重点、理清头绪,同时还要注意在文字使用上的精练和富于变化性,千篇一律的语言让人厌倦。
第三,通俗性。要使演讲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别人接受,最好使演讲语言口语化,从思想上重视口语的表达,选择有利于口语表达的词语句式,同时也要注重演讲语言要个性化,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套用别人的语言或现成的语言。用自己的脑子过滤成自己要说的话,这样使语言看起来很朴素、很普通,更真实自如,更富有吸引力。另外,语言要生动感人,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才能抒发作者感情,使演讲更感人;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风趣的语言能够抓住听众的兴趣点,和听众之间产生共鸣。
演讲者是演讲的灵魂因素,是通过他的语言和身体语言来向听众传达所要演讲之物,演讲的内容更是从演讲者的现场表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作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应该发挥自身在演讲过程中的灵魂作用,用自己的语言和身体语言来引导听众的视听,随着内容的深化而使演讲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在演讲酝酿和构思的过程中,有些演讲者总是眼睛看远处,苦苦寻觅,而对“自身”这一自己最熟悉的信息源则常常视而不见。成功的演讲实践表明,恰当地联系自身能给演讲者和听众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最好从“我”说起,包括叙述自己的经历、描述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论述自己的观点等,可以在演讲的开头、中间、结尾等每一个部分里出现。它不但可以在构思演讲的时候正式构成演讲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根据演讲现场变化和需要灵活穿插。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实践最忌“八股”、套路化、格式化。陷入程式化,会使听众感到生硬、寡味和难以接受,而“从我说起”是改善演讲结构、使之灵活多变、摇曳生姿的有效方法。
其次,在说理部分事例最好可靠令人信服。如果演讲者能恰当地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叙述自己的认识过程,就能有效地在自己与听众之间达成一致。通常状况下,演讲者已认识到的道理,听众并不一定认识到,但要使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演讲者应拿出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来,所谓信服信服,信而后服。
最后,彰现个性,令你的魅力突现得更为切合主题。如果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所使用的演讲语言、演讲内容确实符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即使不那么符合常理、不那么符合语言逻辑、直言不讳、桀骜不驯等,也会给听众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切忌演讲中的空洞无物、平铺直叙、苍白无力,那将会是失败无聊的演讲。
演讲是语言的艺术,同时也是现场发挥和整体表现的行为艺术。演讲者通过自己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和肢体语言传达着他的演讲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演讲者的整体素养和个人魅力,尤其是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演讲者的控制力和自信心。为了传达出演讲者的自信心,达到最佳的演讲效果,可以试用以下几点小技巧对演讲者的表现予以特别培养。
首先,利用公众场合来培养演讲自信。演讲是要面对公众的,观众的反映对演讲者的情绪波动有很大影响,可以借助公众的场合来让演讲者克服“畏众”的心理。
其次,通过实践来增强实战经验。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来练习,最后都是要用实际的结果来证实。
最后,应适当运用一些小方法来调节情绪,稳定心神,如多联想一下空旷的原野或者浩瀚的大海,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演讲,切忌心烦气躁,应循序渐进地适应演讲氛围,从而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