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章为什么要用隶书刻
没有这规定。古代的是书法所限制,电视上看的是为了符合古代情景;现在的印章大都是简体仿宋字,有些企业老总用的印章是隶书,不过是为了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复古情结,并非特殊规定!
二、形容刻字的成语
精雕细刻 [jīng diāo xì kè]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褒义
例 句
这个玉器,~,人物形神兼备,草木虫鱼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
近反义词
反义词
粗制滥造 粗枝大叶
三、雕刻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
雕刻的近义词:
雕塑,雕镂,琢磨,镌刻,雕琢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四、印章体现什么深意~
印章在春秋战国前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象征权力。
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使人不易摹仿,因作为取信的凭记。因此,印章一个名字叫做“印信”。
凭证、取信凭记、官印象征权力,这是印章最基本的三项意义。
以后,将印章用於字画,盛行于宋元。印章逐渐成为一专门艺术。出现了
吉语、成语印、肖形印(也称“象形印”,“图案印”)等等,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丰富了书画艺术内容。
印章多用朱文钤盖,蓝章多用於纪事。
中国用印的忌讳较多,尤其是字画用印,兹列如下: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关於印章,你如果愿意深入了解,百度百科这里有:
你还可以到中国篆刻网,进一步了解:
五、怎么提高篆刻能力
篆刻分篆和刻,篆为先,其次才是刻。刻仅仅是工匠的范畴,篆则是书法的范畴,只有篆与刻结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算是篆刻。篆刻是一门艺术,不是能力。艺术是心手合一的完美体现,是用一定符号来表情达意。
学习篆刻则先练习篆书、研究篆法,这是基础。刻是技巧,也就是以刀代笔,应该熟练并加入自己的元素。因此,提高篆刻艺术水平的唯一途径是临帖加临印,别无他途。等你的篆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自己对于篆刻的理解,到时候就不是能力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