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辩论会?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之一,影响深远。他的个性和事迹非常复杂,具有多面性。因此,对于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历史学家、学者和普通人之间的观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些人认为曹操是一个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国家和军队的贡献,建立了魏国并统一了北方。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些人则认为曹操残暴冷酷,对他的所作所为持负面评价。
二、许褚曹操典韦是怎么结识的?
典韦是夏侯惇出兵的时候所遇之人,当时的典韦非常的勇猛,夏侯敦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追着一只老虎跑,他吓得一跃跑过了山涧,看到如此情景,当时的夏侯敦也害怕了。于是把他请回了营帐给曹操引荐。曹操看到此人觉得他非常的普通,但是就在这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大风折断了曹操的旗杆,这个旗杆至少得需要10个人才能够把它立起来。此时的典韦居然一个人一手就把它给拖了起来,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了曹操。曹操二话没说就给了他一个不小的官职
许褚这个人在市集上给人倒卖耕牛,曹操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给人辩论这牛是谁的,然后硬生生抓着牛尾巴,把这头牛拉动了数百步。也正因为如此,曹操看到了他的才能,把他收到了自己的帐下。
三、曹操辩论会:曹操是好是坏?
战乱时期,各为其主,各主有各主的观念,观念不同,所以战争不断。
就拿三国来说吧!刘备的观念是“匡扶汉室“,想将汉室继续延续下去,并没有想自己当皇帝的意思,然而,曹操的观念是什么了?就是简单的想一统天下,要么怎么说曹操是个野心家了?
这也是曹操和刘备的差距,刘备手握五虎将和卧龙凤雏,结果还是没能得到天下,说实话 ,也是归咎于主公无能,所以说,就算让刘备多活段时间,结果也是一样的,蜀国还是统一不了中原。虽然三国的三股势力都各自称帝,但真正统一中原的不是曹操和刘备,更不是孙权,所以说三国最后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三国的各国元老甚至老了、死了都还是没能看到中原统一,最后的结局,既然是被司马家族偷了最后的果实。
所以曹操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但可以确切的说,曹操是最有逼格的主公,不管是阅人识人,还是军事才能,都远超刘备和孙策。
四、三国演义辩论题?
刘备得不到天下的原因,诸葛亮出山火烧博以后,诸葛亮劝刘备取下荆州以对抗曹操,刘备念在刘表是同宗不忍夺取荆州,导致刘备逃亡。
取西川的时候庞统献计,让刘备设鸿门宴诛杀刘璋和张任,刘备又是心软不忍杀之,导致庞统在落凤坡身亡。
结果诸葛亮去取西川,留关羽守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举倾国之兵去报仇不成夷陵大败,病故白帝城。
五、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从儒家传统的忠君思想出发,曹操无疑是奸雄,他虽然名义上拥立汉帝,维护皇统,但实际上不过是借了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使自己站在政治与道德的制高点上,便于向其他诸侯发号施令以及开出条件,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在平定北方之后,由于刘备和孙权都有自立之心,而且已成气候,因此汉献帝的作用趋近于零,相反在政治上对自己掣肘的副作用日渐明显,先后有董承的衣带诏事件、魏讽之乱等,对此曹操也是痛下杀手,处死了一大批心向汉献帝的臣子,甚至连皇后妃嫔以及外戚都没能幸免,沉重的打击了忠于汉室的势力,也使朝野明白了汉室式微,曹魏革新之势已成。随后晋魏王爵,加九锡,将代汉的一切基础打好,自己却以汉朝臣子的身份死去,可谓面面俱到,狡诈无比。
但从普通百姓和后世人的角度看,曹操绝对是个英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的局面,在他手中基本结束了,虽然偶尔也会和蜀汉、东吴发生些局部战争,但曹操治下的大部分百姓都可以免于战乱,至少在不碰到灾年的情况下,可以吃得饱饱的活下去。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面对过死亡威胁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和平的可贵,你看一下今天涌入欧洲的那些难民至少可以有些许感触。同时,曹操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德行,只看才学,这一举措使得很多进身无望的寒门子弟,得到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超越时代的政治目光,当之无愧英雄的称呼。
实际上英雄还是奸雄,无非所站的角度立场不同而已。但本质上的“雄”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曹操所立下的丰功伟绩,无论是赞赏他的人还是厌恶他的人,都无法抹杀。因此讨论他是什么“雄”,其实意义并不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