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即在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这在每个 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 因素决定的。
攻击的准备
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 了。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 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若 是初次上场,则应该准备20个问题左右。
如果是这样,四个辩 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80个,一般足够坚持到自由辩论结 束。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有时间却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 是准备不足导致的。
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这类问题极易引起 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 是,不可故作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
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 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得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得适时,逼问要问得机智,
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
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
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
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
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
重要侧面。
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
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
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而理论层面的问题,除了立
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
理、哲学的层面。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
备,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可以
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
陷人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
已造成。我们看到,在比赛中,
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
问题,且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
题,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
是打击力不强,辩论的深度不容
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
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 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 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
尹…主辩'
由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由三辩或一 辩、二辩来充当。
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 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 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 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灵魂队员的任务是:
有冷静地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 效。
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 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
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 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 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
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 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
对本方误人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 要能够挽回并再发起攻击。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 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形成 “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要点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而不是东一榔 头西一棒槌。
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 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