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赞了,加上有同学追更,于是决定再更一次,这次以答主个人经历为参照,从班级赛(新生赛)、院赛、校赛、市赛(答主能力有限,最高只参加过重庆市赛)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从我本人以前参加的班级赛新生赛以及多次担任新生赛评委经历来看,这个阶段比赛的很多辩手的一个大问题是——不懂规则。不同的赛制规则肯定不一样,但是主办方肯定都会给出详细规则,这个规则要好好看看的,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比赛期间,由于双方规则不熟悉,导致场面混乱。比如:某攻辩或质询阶段,一方提问一方回答,结果双方互问互答;又或者自由辩论期间本该交替发言,结果一方连续发言,场面混乱等等。第二个问题——团队没有配合。队友之间各说各的,进攻和防守完全不一致,可以看出是准备不足,沟通不够。第三个问题——过度依赖提前准备的稿子。有很多同学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和提问之类的,这个挺好的,但是场上完全照搬,没有变通,问的问题甚至可能跟对方发言都不相关,还有稿子念完了剩余很多时间,居然有人选择放弃发言!!!
院赛阶段,我也当过教练和很多评委,这个阶段接触比较多。这个阶段的同学基本上赛制规则是清楚的,但是可能会缺乏连贯性,比如问了问题就没有后续了(问:您方怎么看待xx问题?答:我方认为xxx,问:下一个问题),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这个阶段依然存在配合上的问题,照搬比赛稿等问题。还有就是抓机会问题,抓到机会没有深入,或者抓到问题一直死追。最好就是找到漏洞,强调一两次,评委专业的话对方应对不好就能从评委那里拿分了,一直死追会影响印象或者拿不出新东西来导致拿不到分。主要还是靠赛前积极准备和模辩来解决各种问题。
到了校赛阶段,基本上大家都是有一定水平和积累的辩手了,这种阶段的比赛就是拼赛前准备和临场反应了。赛前准备的话包括资料收集,手稿渲染(用词、金句等),团队模辩配合;临场反应很大程度上也依赖赛前准备,如果准备足够充分,那么对方提的问题都在我们的准备范围内,那么应答如流可以说是相当加分了,另外就是需要自带的反应能力,还有知识储备了。
到了市赛阶段,那上场的辩手基本属于各个学校万里挑几的水平了,这个时候,赛前准备就更重要了,哪一方准备更充分,准备的面更广,更加新颖让对方预料不到,那么胜率就上升很多了。其次也会考验整个队伍的配合和知识面。这里主要说说配合,包括攻防,哪个辩手负责哪一个方面的问题,什么问题让谁来答,以及谁负责破点,谁负责维护等等。答主也在这个阶段见到了很多分区赛、世界杯的大佬(二带二,一带三),真就降维打击,但是不是吹捧个人主义,个人实力很重要,但是团队整体实力还是更重要的,毕竟是团队比赛。
不管什么阶段,赛后都要注重复盘,好为下一次做准备。
更多的内容就等大家来补充了,答主也就这个水平了。大家想提升水平更进一步的,可以看其他大佬回答,可以看那些大赛视频,技巧讲解等等,多积累经验,多看点书,多看点资料,拓宽知识面,哪怕不辩论,能和朋友聊天多点谈资也不是不行。
现在也是在准备23考研,不常上知乎了,有的提问没及时回答还请见谅。
祝大家都健康快乐呀~努力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明天~一起加油~
————————————————
更新一次,这个回答主要是最基础的辩论常规的知识,简单地说了一下如何准备一场辩论赛,大家完全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还有评论区说的一些东西,建议先查了资料再讨论,这样才能锻炼大家的能力和思维,所以直接搜辩题看别人论点或者直接就去问论点的话,提升不会很大,辩论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后面有直接问辩题的我准备不回复了,我更希望是你查了资料,有自己的看法,然后来一起讨论。大家不要为了辩论而辩论,准备过程中的收获才是最大的,慢慢去悟吧。
以下是原回答。
我今年大二,去年也是新人,可以跟你说说我准备打辩论的方法。
我前队长教给我的:辩论赛七分靠准备,三分靠反应。
准备真的很重要!!!
准备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1.查阅与辩题相关的资料。说着很简单,但真的很需要时间,这里建议去一些不太多人用的平台查资料,比如知网,辩论网,知乎之类的。因为你能查到的百度别人也能查。查资料不仅是查你持方的,还要查对方的,作用会在后面说。基本上一次辩论赛,查资料用个半天都是正常的。
2.想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你们攻辩以及防守的问题。辩论赛根据规则不一样,流程也不一样,但肯定都有攻防。攻,是问对方的问题。你把一个问题抛给对方,自然不能太简单随随便便都能答,这个需要花功夫,而且尽量问题字数不要太多。防守的问题就是对的攻你们,你们该如何防守。前面查到的对方的资料就有用了,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对方,也就是换位思考,想一想对面会怎么问,你要怎么答,这里只能想一个大概方向,你想的跟别人也不太一样,此处也要下功夫。
3.模辩。辩论赛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比赛,不是一个人强就一定能赢的。把一二三四辩稿子都拿到一起,大家坐在一起耐心的去讨论,一起改改稿子,想问题,讨论一下配合问题之类的。互相指出问题,然后解决各自无法回答或者没理解到的点。还有就是有一个顺序,我不知道专业名词。大体意思就是,一辩怎么开篇立论,引出问题,二辩怎么深入,怎么引对方进入你们的节奏,三辩怎么利用前面的优势来扩大优势或者挽回劣势,然后四辩来让辩题升华(如何把一个辩题上升到社会,国家,人类等层面)。这个也是需要花时间的。
接下来说说题主这个辩题。我还没看八佰,但是我听过。我感觉这个反方挺难打的。一般难打的辩题我们会从定义下手。举个例子:坚守,什么是坚守?是身体在哪里才叫坚守,还是说精神上的,心理的之类的。然后有没有意义?什么叫有意义?一定要牺牲那么多同志才叫意义还是说保全生命,打下一场有把握的仗更有意义?
当然这些是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时想出来的,肯定不太好,你们准备的时候可以好好想想。
再说关于论据,最好是一些权威网站,书籍等地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不要一来就百度上说什么什么,那个没有说服力的。
再说你想到的对方说坚守是民族大义。我也觉得挺伟大的,但是辩论就是辩论,拿到反方了就要想办法。一定不能否认对方的一些正确观点,这也算是一个技巧吧,比如说:我不否认坚守的人们的伟大,但是中国抗战时期,总归是有战略性撤退的存在的吧,难道那些撤退过的先辈不伟大吗? 这样又把问题抛给对方了,你的观点也抛出去了,撤退不是不伟大,民族大义不是只有牺牲才叫民族大义。然后说一说什么可以战略性撤退再寻战机之类的,这得看你自己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了,因为我没看那个电影,理解不深。
这种辩题切忌谈论过多的政治问题,涉及政治就不好打了,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准备工作基本上是这样的,可能会有一些遗漏,想起来再补吧。
再谈一谈关于临场反应的问题。对方发言的时候就认真去抓对方的漏洞,比如无中生有啊,以偏概全(比如说这个地方一个人穷就说这个地方穷),前后矛盾(对方几人发言前后矛盾),定义不准(关于辩题的定义不够清晰是可以直接提出来的)。
然后抓住了对方的漏洞,就可以以此展开攻势,如果对方回避,可以再提出质疑,但是不要扭住一个问题不放,你提出两次对方都回避,评委已经给对方扣分了。
切记!不要一直围着一个问题打,要全方面,多角度。
还有要围着本方论点去打,不要打偏了!
其他的一些技巧多打几次辩论自然就会了,先就这么多吧。
以上。
————————
看到还是有很多人看这个回答的,所以决定再更一点基础内容。
上次回答问题已经是一年前了,现在已经是大三老学长了,期间有幸代表学校参加过几次市级比赛,但是本人确实能力一般,分享的东西希望能帮到需要的人,如有错误还请指出。
下面是最最基础的关于辩论的东西,是以前作为辩论队队长第一次给队员培训的时候用的。
由于资料久远,也是昨天整理书架找到的,就将就看一下。
再分享一些常见错误
一、自相矛盾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是一切逻辑错误中最严重的一种,它指的是思想、言论中的自我否定现象。一个理论必须是逻辑自恰的,就是说任何理论体系都不允许包含逻辑矛盾。有一种逻辑推理叫做 “归谬式”推理,即由一个假定如果能合乎逻辑地推出互相否定的结论(逻辑矛盾)来,就能证明该假定是错误的。
二、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违反同一律对概念运用的要求的逻辑错误。
三、偷换论题,避实就虚,攻其不意
偷换论题是违反同一律对判断运用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辩论中最常见的表现有两种:1.故意回避对方的问题,王顾左右而言他;2.故意歪曲对方的观点然后加以振振有词的“批驳”,然后宣布自己“得胜”。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仅根据少数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简单化的归纳方法。由于任何实例都不难找到,因此在严肃的科学思维中,仅仅靠例子只能提出初步的假说,而不能证明任何严肃的科学命题。
五、机械类比
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机械类比。好几本逻辑教材上引用一个典型的机械类比的例子:“一个家庭需要有一个家长, 在家庭里发生纠纷的时候, 就需要家长来裁决。国际问题要比家庭纠纷复杂得多,所以,国际大家庭也应该有一个“家长”,当国与国之间的纠纷通过协商不能解决时,就应该让承担“家长”职责的国家来裁决。”这个例子是国际霸权主义者用机械类比来论证霸权主义合理性的逻辑错误。
六、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诡辩术,指在同一问题上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是非标准和取舍标准, 以混淆是非, 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七、诉诸情感诉
诸情感是指用煽情的语言来唤起公众的某种怜悯、义愤等情感以转移中心论题、逃避理论交锋的诡辩术, 又叫做“以情感为据”。但是,在严肃的理论探讨中,仅仅有感情的抒发而缺少合乎逻辑的理论思考,对于得出理性的结论来说是毫无作用的,因为情感是感性的东西,情感有时会阻碍理性的思考。所以“感情用事”历来不是褒义词。
八、虚假论据
这种逻辑错误是指故意违反“论据必须已知为真”的规则, 用编造的所谓“权威理论”或无中生有的例子作为论据, 用来论证错误的论题。言论中大量虚假论据,有的可能是因为当事人缺乏常识而搞错了,常识性错误。但是有不少言论中有故意作假、捏造论据的现象。
九、预期理由
根据充足理由原则,论证中基本论据的真实性必须是已知的, 而不能是尚待证明的,违反这一要求, 用想当然的所谓理由来为自己的观点作论证,这种逻辑错误叫做“预期理由”。
十、推不出
逻辑证明中论证方式的规则是:“论据必须能够推出论题”,这条规则要求论证者对论题提供充足的论据,违反它的逻辑错误叫做“推不出”。
现在我也在准备新一轮的比赛,分享一些现在的日常吧。
我们也会隔三差五地模辩,拿到辩题,首先会找辩题相关的资料(论文、案例、相关政策文件、相关名人发言等),然后从资料里面提取有用信息。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破题。队员们一起思考破题方向,辩论的时候这个方向一定要统一,不能各打各。破题这个也不太好用语言表达,就是从辩题提取有用信息吧,分析辩题,给辩题关键词下定义,定义也涉及技巧。比如我以前打过一个辩题——当代大学生怎么怎么样,这个当代大学生的定义可就模糊了,我们查了很多,有的说只要总有本科学历的就叫大学生,也就是毕业了的也算,但是我们通常理解为在校大学生,这个在校大学生其实还包括硕士博士,所以怎么定义大学生这个主体,会影响到整场辩论的方向。
后面就是提取论点,补充案例,补充论据什么的。
辩论过程中,要善于抓点,找对方的漏洞。我本身其他并不出彩但是能出去比赛,也是因为我比较擅长抓对方的漏洞,我就特佩服我那些队友,文科的,喜欢哲理辩,逻辑性特别强,知识储备也多。
所以最后说一些,辩论其实是小众爱好吧,都是一腔热血,但是辩论给我们辩手带来的却是全方面的提升,比如逻辑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等等。也奉劝各位不管打不打辩论,都要多读书!!!要是特喜欢辩论,可以多看点辩论赛,新国辩,世界杯,华语辩论赛等等,有助思维提升。
这次更新就到这里了,欢迎一起讨论,也欢迎指正错误,我看到私信或者评论会回复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