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论一辩稿怎么写,有没有套路模版?
先说,一边稿子是有模板的,但是模板的作用不大,并不是决胜的关键或者是一辩稿好坏的关键。
先说模板:
开头写:
谢谢主席,(正|反方一辩)问候在场各位。今天我方立场是*****(辩题持方)
然后是对于辩题进行的剖析,中间关键词进行的定义,辩题所处的环境因素进行界定等关于辩题本身的定义
然后是: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国家、传播者...)、***(社会、传播途径...)、***(人民个体、被传播者...),几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中间是论点和论证过程:
1.***(论点)。
.................(论证过程)
2.***(同上)
3.***(同上)
论点应该在一开始就提出来点题,评委没有心思和义务去帮你总结提炼,一开始就让大家明白。
论证过程应该有案例的佐证和逻辑推导。
最后:
适当总结三个观点。然后说明,所以综合***角度、***角度、***角度来看,我方认为(辩题持方)
这里是关于怎么写一辩稿的几个小技巧:
一辩的作用是立论,立论的基础是论点,
为什么上面所说的角度是国家社会和人民,或者是施予者传播途径和受者这种模式
因为这样的话基本囊括了对于辩题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参与对象
如果我的立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立得住的,都是正确的,那么我就是正确的,追求的是立场的普适性。
如果对面只针对了一小部分受众,那么只对一小部分而言的人是正确的那么他们的立场就有失偏颇。
论点的提炼应该所有的辩手群策群力想办法。并不是只有一辩的责任。
各个论点之间应该避免重复,但是尽量让他们之间有联系,这样别人在打某一个点的时候,可以用别的点进行辅助。
比如有人问论点一哪里不好,你可以说论点二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并且使更多的人受益了balabalabala
有人因为自己是反方,一辩稿只写了一半甚至没写,大部分时间都在驳斥对方的一辩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提倡,首先一个人很难有那么强的攻击能力,
在攻城的时候,如果自己没有稳固的后方,没有理论支撑,其实你的很多点都是空洞的。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守下了就是赢了,在有充分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守往往更省力。
就好比游牧民族攻城,不能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还是省省安心想立论和攻防吧。
更何况,辩论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自身风格应该服务于整体,
毕竟一枝独秀再秀,也只能是最佳辩手,
而拿起奖杯的,从来不是一个人。(除非领队或者队长代表去领奖了)
二、辩论赛反方辩题为“知道的越多,越觉得有知”,一辩怎么立论,从哪些方面来写一辩稿?
越觉得有知,但“有知”不等于“我知”。
如果是有知和无知为正反,围着虚怀若谷打,有无是不构成对立的,对立点在“未”,或者是“我未知的”,立论把这里划清楚,避免己方被打偏。
核心在于有知和无知分别如何指导未来的继续实践上,觉得无知放弃治疗或者畏首畏尾还怎么继续求知?是不是还否认了求知?
自觉无知而虚心求教,自觉有知而勇敢试错。
是打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这是方法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
题目的有无是状态的判定而没有预设行为模式。
掌握知识是为了“有”还是为了“无”。
自恃多知而卖弄是知识的错还是人的错?人不是因为对如何做人知识的掌握不够多而犯错吗?符合前提条件的“知道的越多”这个前提吗?倘若他对此知道的更多了,“有知”了,是否行为也就改变了?这种行为不正是源自知道的不够多的“无知”吗。
自己对什么“无知”,也是要知道的,如何做人,也是要知道的,对这些知道的越多,越“有知”。
古人以为的知识多与当今研究面临的未知多量级一样吗,曾经如空瓶般预留的心态能承载或承受如此多的知与未知吗?
觉得自己有知,是真正探清了知识的边界,我这方面有知,世界的这个方面有知(待我学习),我要以我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未知的知识。
我觉得我什么都不知道,世界到处都是知识,那还怎么探求新知,杯水车薪,还要不要探求?
搞不清楚有无,是定性问题,模糊已知的多少,是定量问题。
生有涯知无涯,知无涯是在说“无知”吗,知识少能叫无知吗,少是有还是无?对xx领域无知,是否要“有知”确定领域边界?
因外界庞大的未知而否认自己的已知,未免妄自菲薄,亦为对“边界”的不知。
看山不是山是还没有掌握知识的运用,最终还是要看山是山,至于尚不知道的,看海则说出不知道,是因为对知识和事实的敬畏,那里有知,那里是知识的海洋,我不掌握,但我知道,我能知道,我要知道。越觉得有知,越有底气,越有目标,兼具信心与好奇心。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是“已知”和“未知”,那就是知道的还不够多,心灰意冷意义虚无,又如何知道的更多。
至此解至虚心和信心的攻辩。
似乎,“有知”可以兼具,“无知”则难论信心。
只拆了逻辑,可能临时写的没什么条理,建议梳理清楚后逐层展开,煽情和例证可按己方侧重点添加。论信心顺风局更有气势,但掌握不住可能措辞露马脚。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表现对知识的热爱与推崇,呼吁勤加学习。
三、辩论赛,老友胜于新朋,我是反方一辩,怎么写辩论稿?
如果是刚刚尝试辩论,基础的就是做做下面这些事情~
形式+内容
形式:校园辩的辩论稿类似于高中的议论文,开头加上问候语,结尾再明确一下持方和态度。如果场上是4分半的理论时间,字数大概在1200字。
内容:1.定义+判断标准
2.论点1、2、……以及相应的论证
3.简单升华,捋顺逻辑
4.再点一下持方
内容怎么来:讨论而来,讨论定下定义、标准、价值、论点、部分论证、逻辑,形成队内共识
(这些概念你可以去看b站辩论区up主的讲解,多看几个视频就明白啦。最初打辩论时我做过一些基础的PPT,如果你需要可以联系我。)
怎么讨论:每个人分好辩位,先不要网上查与辩题相关的比赛视频和一辩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的资料进行头脑风暴,推逻辑环。
四、我将要参加辩论赛,作为反方一辩,对方问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怎么办?还有如果你是对方一辩你会怎么写稿子?
辩题里的议题是假议题。
但你的问题是真问题。
答问题有很多种方式,无非就是正面回答,不正面回答。
正面回答需要准备,也需要一些勇气,优质的正面回答,可以提辩论的整体水平。
消极的,带节奏的回答,拿捏不好往往会把辩题带入混沌,让议题失真,如果对方不知道如何抓住议题主干,接下来就是泥坑斗殴。
所以我极其不推荐正面回答意外的选项。
如果你觉得无法回答,有可能是对方议题设置的恰当,刁钻,无懈可击,这种坦然面对,予以承认(如果跟己方主要议题关系不大的话)。如果在自己方的关键议题上,跟对方对冲,你还无法回答,那就是你被判负的关键节点,有可能因为这个环节,输掉比赛。
但这有时候也不能全怪你,尤其是这种辩题,耍猴一样的左右互搏,只要你不要面子,你可以在任何时刻开始跟对方撒泼打滚。
稿子建议找个模板随便写写,在真正熟悉辩论之前,没有人可以放飞自我,写出有自己风格的稿子。从模仿,从模块化写作开始练习,会有收获的。
五、反方和正方哪个更好辩论赛开篇立论?
正方的存在并不代表绝对真理,反方的存在不只是因为正方,而是为了告诉我们,那一部分被我们忽视了的,往往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六、辩论黄金联赛制的反方一辩可不可以对正方一辩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反驳?
这问题其实很简单。当然可以做。只是要去问,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有一种情况,比如在一些政策辩论的情况下,反方不采用相抗计划的话,本质上就是在反驳正方立论中的需或(和)根或(和)解。这种时候,反驳即是立论。
不讨论这种情况,对于更一般的比赛,二者往往不重合。这时候,那三四分钟里,一般展开己方立场就已经很费时间了,你要是扑出去反驳,可能会让己方的立场没有时间呈现。
何况,黄金联赛的赛制往往后续还有很多环节可以做反驳,你提前做就有越俎代庖的嫌疑。除非团队安排尽早打掉对方的论,否则不建议抢自己队友的活。
不过,我倒是建议,如果正方说的东西中,有你们能初步达成共识的,可以直接在反方立论里带一句,不用再长篇累牍的说一遍,比如立论、背景之类的,进而简化表达,提升效率。
七、辩论赛 反方论题: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我是反方一辩,请问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得承认考试也是发掘人才的一种方式,其次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就要举出其他发掘人才的方式方法。
八、一辩稿分论点怎么设立会更有说服力?
宗已立,先找因来支撑论点,再找具体事例举例充实血肉。(喻)这是自保。宗因喻三部曲走起来,需要头脑风暴和逻辑思维。
再琢磨敌人的可能攻击予以防御,夯实基础。沙盘模拟抗敌。
感觉说了跟没说一样。具体的执行还得靠你自己。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九、有什么万能诡辩模板吗?
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然后找它的例子,相信我,只要认真找,总能找到的。
十、这是反方一辩的话我是二辩我要反驳他的观点?该如何突破?
首先一点,对方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改革确实没错,对中国改革很有帮助,但不是最重要的,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所知道马克思主义之前是因为新文化运动而扩大了他的传播,这是中国传统吧?对方说无一结果是失败的,我方否认这点,我们可从历史看出,新文化运动便是前人种树,而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好的时机,这时机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引进,这便是后人乘凉,什么是国外经验?马克思主义是,巴士底狱也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也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也是,而中国传统是什么,中国传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治理改革更重要的东西。重要的不是经验,而是如何去借鉴,如何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借鉴,中国在近代确实是改革很多,也有许多失败,但国外也有,国外也未必就是一次成功,国外的月亮未必比国内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