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没有比较有争议的关于刑法方面的,可以用做模拟法庭辩论赛的题目,最好是定性方面的争议,谢谢,急?
1、组织他人以手、口、胸等非生殖器官交配的方式提供性服务,是否成立组织卖淫罪
2、捡到他人手机,通过手机内已经绑定银行卡的支付宝,以扫二维码付款的方式把卡内资金转走,是什么罪?(或者直接说,是盗窃罪还是信用卡诈骗罪)
3、甲在超市购物后把钱包忘在柜台,收银员拿起钱包大喊“谁的钱包?”乙冒充失主领走钱包。问乙是诈骗还是盗窃?
4、甲在自家果园围墙内设了一圈电网并通电,半夜有小偷来偷苹果时被电死了。问甲的刑事责任。
5、甲乙两人因日常琐事打架,甲用拳头击中乙的胸口,但甲不知道乙有冠心病,甲的拳击诱发乙的冠心病致其死亡。问甲的刑事责任?
二、辩论赛结束后如何总结才能得到更好的收获?
比赛过程录音
比完赛之后把录音一句句写出来,再一句句斟酌着改,看哪些地方表达的不到位,哪些可以不讲,哪些例子有问题等等
三、你所在的大学辩论赛有哪些乱象?
法学院(非华政),研一,讨论法理上基本没什么问题的精神病入刑问题,分不清刑法和民事赔偿,不会讲强制医疗程序,一通瞎辩论,指导老师瞎点评,就是一场闹剧,强制出观众,耽误每个人一小时
四、你在辩论赛赛场上听到最惊艳的话是什么?
蒋昌建在狮城舌战结辩https://www.zhihu.com/video/1340770958077079552著名的93年狮城舌战,辩题“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当时还是个小鲜肉。作为复旦大学的四辩他做了经典总结陈词,并获得最佳辩手!
总结陈词如下:
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多次问对方的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笑声、掌声)今天我们本着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也好,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抑恶扬善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起伪啊!
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各位!
五、你为什么讨厌辩论赛?
一个是辩题,一个是时间
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有害?
坚持诚信还是善意的谎言?
这种飘在空中的题目就随便了,空口白话也可以讲,正方反方都可以讲出花儿来,甚至都不用准备。
但是另外一些辩题,比如货拉拉司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在这个辩题下,
首先,正反双方必须就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过失,可预见性等术语达成一致
其次,正反双方都必须认可我国刑法的明文规定,对涉及法条的内容与理解也要基本一致
最后,对于事实部分的认定也需要达成一致。
正反双方,基于同样的事实,使用同样的概念,去比较谁更能说服他人。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一个文学院辩论队和一个体育学院辩论队拿到这个题目,他们能不能辫呢?
可以,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两边共同沟通,学习,再各自准备材料。这个需要时间,不给足够的时间,那就变成了
不要跟我讲什么刑事民事,你就说货拉拉司机有没有错?
刑法怎么了?刑法就一定是对的吗?刑法不能改吗?
现在有没有监控,你怎么知道司机没动手?既然事实不清,你凭什么认为他无罪?
以及,你这么维护那个司机,怕不是你也是个动手动脚的人吧?
果然,小钓子就会帮助小调子
我不喜欢这种辩论
六、辩论赛中你最讨厌的话是什么?
总结陈词里,列出对方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条“错误”的,都可以认定是不入流的新手,或者压根没逻辑。
这种风格,基本可以断定没有接受过最起码的训练。
你哪来的自信说对方是错误?哪怕用逻辑不合理来取代也温和得多。
绝对性质的言辞,又根本没论证,是要扣分的。不过也导致了一个不好的现象,都采取模糊不清,中性化的观点,最后变成打太极,躲问题。
更何况,你的总结陈词也要再现己方观点,同时复盘全场焦点。
你哪来这么长时间说对方三个以上的具体问题?
以三分钟的总结陈词来说,你最多也就只有短短一分钟来充分反驳对方的核心观点。举出那么多点,又不充分反驳,那就等于无效。
咬文嚼字是最低段位的,只强调一听就知道的口误,而不是去关注大方向的问题,说明自己也逻辑堪忧,思维碎片化。
我好歹当过几场校际比赛的评委,尽管只打分,但也知道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