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辩论方法与技巧心得体会(辩论的技巧?)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3-19 14:54   点击:14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辩论的技巧?

泻药,最近有点忙,一点一点写吧,正好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有人看的话什么时候有空了就更一点。

【拆数据】

1、首先肯定是质疑数据来源、采样标准、采样时间背景等等,从这个数据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辩题的角度拆分。

2、幸存者偏差:战机弹孔的事例不用多讲了吧,有些数据统计的是对的,但恰恰表明真相是相反的一面。这个也可以作为一种诡辩的手段使用,只要你脑子够清楚,说的够含蓄,场上一般没人能反应过来。

3、赌徒谬误:一对夫妇连续生了十个孩子都是女孩,下一个更可能是男孩还是女孩?常识来看更可能是女孩,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赌徒心理,根本没有更可能,生男生女的概率还是一样的。很多数据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统计的结果很有可能只是碰巧了,而且数据的导向也并不能说明什么。拆分一些用常识想都觉得是碰巧的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这样归谬。(对方辩友,连续抛了五次硬币都是正面,你能保证下一次一定是正面么)

上课了上课了,先写一点点吧

二、求教辩论技巧?

此答案写在题主并无详细问题描述之前。这一回答已经不适用于题主面对的实际状况和题主真正的疑问。谢谢。



你说懂了么的时候就不是在当着观众当着学长的面羞辱你的对手么?你现在觉得自己当众道歉没面子了?

你觉得你不过是说话语气冲了,可是在辩论场上,这已经超过了给人好观感的辩论的底线。

什么叫影响观感,一个好的辩论观感是什么样呢?是双方得辩手们理性的,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反驳对方。双方看似是对手,事迹上是你来我往,互相帮助对方检查论证中的错误。而不是某一方要以一句懂了么,居高临下的教育他人,甚至是讽刺他人。双方的交流是平等的,克制的,不上升人身的。一句懂了么,配上冲一点的语气姿态,过了。你可以说他哪错,这叫他的论证有问题,但是你不能以观点教育别人,这种姿态不是一个好辩手应该有的姿态。

希望题主能真正理解辩场上为什么要把对方称为辩友而不是辩手,以及你为什么要尊重自己的对手。

三、有哪些很厉害的辩论技巧?

私以为

1.技巧真的都还蛮鸡肋,所谓的辩论技巧还不如说是一种辩论常识(时间把控,强制逻辑提问,陈词遗留问题等等等等)因为没办法光靠技巧打赢,彼此交锋的还是实打实论点的挖掘

2.技巧很容易被突破,没有永远不破的招数

3.非要说,辩论唯一的技巧个人感觉是不断细化四个人的分工,尽量融会贯通各个辩位的职能和属性,以至于不凌乱,有谋划的打比赛

四、有哪些辩论技巧或辩论经验可以分享吗?

辩论最大的作用是交互信息

辩论与实际间没有任何联系

辩论以语言为载体,语言动用三个不同的器官来协调完成,语说为音,耳听是声,判定是思,彼此间不可替代,并且三者之间的次序不可打断。

如果从“辩倒”角度出发,任何强有力的辩论方式都作用在语说的肌肉运动,耳听的声音传递,大脑思考的神经运行,逻辑执行的层次需求上(信息的添加,删除,插入,运算,合并等等)

而大多数时候,常说的辩论,只是有限范围内的(这里要能理解)

…………………………………………

常语辩论,信息传递的排列序列的任何形式干扰都是技巧。

下面开脑洞……

1.声音传播时有载体要求,载体性质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信息强度,幅度,相位

2.空间中不是平等的,均匀的,声波扭曲很容易

3.思维逻辑也好,论点也好,论据也好,在大脑里,都是神经的波动,波动三属性上下点功夫。

4.论点与论据分离,论据有范围性,时间空间并不是连续的,是变化的。

5.设定一个很大人群都不可执行的law,正确性与实用性已经分离,会被鄙视。鄙视行为 与 前行为都在 行为集 中,但彼此分离

6.运动是所有辩论的必须条件,辩论是运动中的复合体,没有本体,任何关于组成辩论因子的变化,都对辩论产生影响,辩论的结论与受者形成新无本体复合体,开始新循环。如果没有结果产生反馈判断,辩论循环立即结束。运动不具备,辩论不产生。

7.辩无可辩,辩不是辩,辩不常辩,必须理解到位,辩性常住,辩性明了,辩性清晰才能确实落地。

8.辩论正确与错误同时包含在结果中。即使全是得到错误,也必须记功。如果没有对错误的奖励,消失了,什么消失了,是辩论就消失了。

9.包含对立,矛盾,无解的混合体,不会辩倒

10.循环辩不倒,不用循环结构辩不成立,辩是性质,虚拟,假有,作用于不是辩的事物上,与辩无关,辩是最好的辅助性技巧

11.生活中吵,打骂,音声交流都是辩论的异体,无人教,而运用熟练度,熟悉度,反应度远超学习辩论的人。学习被辩论所抛弃。学用分离,有学在,用无法最大化。

五、有哪些最常用的辩论技巧?

会辩论的人,怎么会吵架了呢。

如果一定要讨论出什么东西,就一定要用质询的技巧。

1,听。彻底听清楚对方的逻辑。

2,确认。复述一下,并得到确认。

3,共识。缩小讨论范围。

4,推理。按照对方的逻辑,询问是否可以推理出某结论,待谬误出现。

5,强迫回答。绝不允许对方逃避。

6,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先让对方完成举证义务再讨论

题主所说的,应该是几种逻辑谬误。

转移话题,是红色鲱鱼谬误。

揭短,是人身攻击谬误。

感性思维,是诉诸情感谬误。

还有,提醒题主,辩论讲逻辑。但是沟通不全是。还有情境,感受,期待,行为。只讲逻辑,你就惨了。当别人转移话题,你可以默认这个问题你问出了什么。接下来怎么操作,看情况而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