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辩论赛中,如何对定义进行攻击或防御?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3-21 19:12   点击:95  编辑:admin   手机版

泻药~!媳妇儿爷爷住院,完事了来回答。

定义的不同解读,是辩题可辩性的其中一种原因。所以在辩论赛中出现定义战并不稀奇,甚至大部分比赛,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定义战,只不过有的定义战与辩题胜负手关系密切,而有的则属于可以放弃的部分。

然而,定义战是辩论赛中,最不讨喜的情景,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由于很多辩手没有掌握定义战的方法,打起来十分生硬,诸如全场叫嚣我们这是XX词典的说法,或者直接甩一句“您方虽然是这样定义的,但我方的定义是xxx”。这些生硬的打法让人听了很反胃,导致了定义战的难看;二是由于定义战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双方对辩题的实际立场持相同态度,争夺的只是一个说法,这样观众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观点的冲突,辩手只是在争夺观众的同感理解而已。

虽然定义战往往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但是定义战从纯技战术上看,也是可以打得很漂亮的。当然,定义战也存在着区别于价值分歧和模型分歧的风险,这一点我会在具体技战术之前说道。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讲讲定义战怎么打。

首先,什么是定义战呢?我认为,定义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定义战,是指对于某个字或者某个词的普适解释的区别。比如金钱辩中,对“万”的解释,或者说对“万恶之源”的解释。双方的分歧是基于这个字或者这个成语的普适意义的分歧。

广义的定义战,是指对于某个字或者某个词甚至某句话在辩题讨论语境下的内涵与外延的区别。举个例子:男性是否应该分享女性产假。正方认为,这里的分享,是指原来男性不具有享受产假的权利,现在因为家庭关系,通过女性而获得产假的权利,即可称之为分享。反方认为,这里的分享是具体地只从女性产假时间中分出一部分,作为男性可以享受的产假时间,才成为分享。这里对于分享的解读,是基于辩题语境的,而非普适的,但在广义上,我们仍然称之为定义战。

为什么要先说这个定义战的定义呢?主要是为了明确,后面所说的技战术的适用情形,并不单单是狭义的定义战可以用,广义的定义战中也可以使用这些技战术。

然后,我们再讲下风险。我们知道,辩论赛是说服评委的活动,因此无论定义战怎么打,对方是不会承认你的定义的(除非一开始你们定义就一样,那还战个毛线?)而我们说的风险就来源于此:即,当双方定义的区别,是在于严格性的区别时,严格性较高的一方面临立论无法展开的风险,而严格性较低的一方,面临评委认同对方后,被受身打法直接秒杀的风险。

具体解释一下,还是举刚才产假的例子。

显然,反方的定义较为严格,无论正反方都认为“男性应该休产假”这个事实,但正方认为这已经证明了应该分享,而反方认为,只有具体的休假措施是男女休假时间此消彼长时,才能说明是分享,而不是单纯的给予。于是,正方要展开自己的立论,只需要说明男性为什么需要产假,即使反方不停否定或者反问,需要产假是否等同于分享产假,但正方的立论已经展开了;而对于反方来说,他们必须说明为什么男性不能和女性共享产假时间,或者为什么不能减少女性产假时间。但反方一旦触及这些问题,正方便会用“没关系,不用这样的政策也叫分享”的方式拉回到定义战,并且,由于反方的定义较为严格,所以反方必须越过正方的定义,展开自己的战场,即“明明你们还没定下来什么是分享,你怎么就开始讲时间不能共享,女性产假不能减少了”的尴尬。所以对于操作能力不强的队伍,很有可能一直陷入定义争夺,无法果断跳过定义争夺(在自信已经说服评委的判断下),强行展开自己的战场,这样,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反方没有展开,而正方展开了,并且获得了反方的认同(受身认同),因此正方获胜。以上是反方,也就是定义较为严格的一方的风险。而对于正方来说,风险在于,严格的定义带来的受身战术,在反方的定义下,正方的论就是废话,反方完全承认正方所谓的男性应该放产假,但在反方的立论体系下这并不能说明应该分享。所以一旦评委认可了反方的定义,正方基本就没有论证空间了。这是正方的风险。

上面的分析同样适用于金钱辩,反方对万的定义较为严格,所以反方的风险在于:如果自己的例子正方根本不接,而是告诉你万是种类繁杂,数量众多,所以存在非钱带来的恶不能证明反方观点,而反方被这种回答反复带回到万的定义,那么反方的论很难展开。正方的风险在于:如果评委认可了万就是一切,那么他们的论就是废话了。(注意,即使评委认可正方的定义,反方依然有论证空间的哦~)但这场比赛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正方没有向上述说的那样,把定义战坚持到底。最明显的就是正三余磊,竟然生生地接下了四个例子,要知道,按照正方的定义,即使他不硬接而是推到定义的区别上也是可以的。但他没有,他的回应仿佛是在告诉大家:就算万是一切,这四个例子依然证明了我方观点。有才,有胆识,甚至伟大。因为他把一场可能无趣的比赛生生变成了一场世纪经典。

最后,才回到正题,怎么打定义战。

1.诉诸权威。诉诸权威不能证明己方正确,这是逻辑错误。但诉诸权威的目的是最底层防线:我这个定义不是瞎编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条,评委会更容易倾向于有权威的定义,人之常情。但最底层防线,是内裤,你要有,但你不能到处显摆,不能拿内裤攻击对手。这也就是新手不断地强调,我是xx词典查到的,我是xx教授说的时,我们觉得很难看的原因——内裤再漂亮也是内裤。

2.诉诸语言习惯。通过我们的语言习惯,来说明一个词的含义。常用的方式是组词造句和类比。如金钱辩中的袁丁,陈勋亮的发言,是很经典的定义争夺战。这一招,是辩手必须掌握的定义战手段,如果你连这个技术都没学会,那你就还只是入门级辩手而已。

3.诉诸辩题意义。这是进阶战术了,即通过自己的表演告诉评委,如果按照对方的定义,我们就不用打了,这辩题就没有意义了。这一招很多辩手用过,就我见过的而言,失败居多,我见过的成功的例子也就我和我的基友而已。大师级的人物,我还真没见过用这招的,因为有点耍流氓的意思。既然是耍流氓,那就要有耍流氓的能力,要演得栩栩如生,要让评委真心觉得你是站在公允的立场上,为了维护辩论的意义,为了保留双方辩论的空间,为了让辩论带给人们思考,所以才这么委屈地说出这番屈辱的话。如果你让评委觉得你在说你这么定义我们很难反驳诶,你要是这么定义我们真的想不到怎么才能赢你们哦的话,你就等死吧。这招没有一定表现力的辩手,没有一定同理心的辩手,千万慎用。

4.诉诸价值和目的。正所谓你不仅要告诉评委你怎么立论,还要告诉评委你为什么这么立论!换句话说,这时候就不是争谁的定义对了,而是争谁的定义好。为什么好?这就是需要辩手思考的地方了,这个定义是否更符合我们想讨论的内容?这个定义是否更契合出题者的意思?这个定义是否更符合当今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等等等等。注意,这是高阶手段了,用不好就会变成萱萱的···就像很多辩手结辩的升华,干瘪瘪地硬撑,煽情煽得我都快尿裤了。别这样,认真点,你的定义首先得真的更有价值,才能在场上说它确实更有价值,你要硬说···那就成了东施效颦了,恶心死人的。

最后的最后,我想吐点槽,与问题关系不大,不想看的客观可以点红叉了。

知乎上也好,其他sns上也好,黑辩论赛的不少,但说实话,你们黑得都不是地方啊···据我观察,大部分人连听懂辩论赛都没做到就开始黑,基本上黑的水平就相当于看一场小提琴独奏,站起来大喊一声:那孙子怎么还没锯开!(盗用郭德纲的哏了)

继续盗用···你看芭蕾舞你知道自己不行,因为你垫脚三分钟就歇菜了;你看武术表演你知道自己不行,因为你拿到轮不出来;可是你看辩论赛的时候,你就有想法了:”我也会说话,我也和人争论,我听不懂你在说啥肯定是你们用了莫名其妙的技巧,没有好好讨论问题。“说真的,这种想法真不在少数,其实这些人啊,你们能不能想明白为什么一个辩题的双方都可以有道理?如果你想不明白这一点,你也就能问问那孙子怎么还没锯开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