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辩论盘问和质询的区别?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6-12 00:30   点击:5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辩论盘问和质询的区别?

攻辩是相对陈词的一个概念,指用来交锋的那个环节/位置;早期就是指盘问,现在一般包括质询和盘问。早年的许多国辩队伍里,辩位只分为两种:陈词手(一四辩)和攻辩手(二三辩),然后分开训练。现在的赛制变得非常复杂了,一二三四都有活干,所以训练也细分了,出现了诸如驳论手之类的新工种....

其实攻辩这个概念并不科学,比如像亚太这种赛制,很难说哪个位置是攻辩手了....

盘问是98全辩开始的,那时候就叫攻辩环节。盘问的特点是提问方不可以打断,因此盘问的优点是双方一般不会像质询那样撕逼。但是盘问这个赛制台有利于回答方了,以至于回答方鬼扯的时候,提问方根本无可奈何(因为没法打断),所以我们学校以前用攻辩赛制的时候

质询最早就是欧美政策性辩论带来的,也就是问方可以打断的交锋环节,早年在大陆是没有的,后来随着政策性辩论传入大陆。一开始的时候备受质疑,现在许多老辩手还积极反对质询,认为质询可以打断导致了辩论赛变成了撕逼吵架。

然而我觉得,质询是非常合理的赛制,由于提问方可以打断,因此回答方必须正面回应问题。虽然这让许多初学者学会了无限打断的无耻打法,但对于稍高水平的比赛而言,质询都是更有效率、更能带动讨论深入、更有意义的赛制。

后来的组织这也为了无限打断流想尽办法,最有名的莫过于CDA的5秒保护原则了。

所以总结一下:

攻辩,一般(注意这个词)是指盘问或者质询,在大陆更多是指盘问;

质询,提问方可以打断,因此一般情况下有利于提问方;

盘问,提问方不可以打断,因此一般情况下有利于回答方;

二、三辩攻辩小结怎么整理?

指出漏洞、回答问题、抛出问题。三辩在攻辩阶段中主要是提出论点,抓住我方的关键论点。攻辩小结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除了对攻辩环节部分内容的解释、补充、回答之外,还要适当地抛出问题,指出对方在攻辩中,提问和回答的漏洞所在,为后面的自由辩论环节提供理论依据。

三、辩论中的质询是什么,包括名词解释和分类?

质疑询问。我们一般可以把质询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的、临场的、用来解构对方立论的,一类是防守的、赛前准备好的、诱使对方承认我方论点并展开自己逻辑 第一类问题起到的作用是用连续的追问来将迫使对方展开自己的逻辑并举证,进而将逻辑链中的薄弱之处予以截断,或者是确定对方的答案,让对方失去回旋的余地第二类问题由一连串封闭式问题和一两个开放式问题组成,效果是要么让对方陷入两难,要么承认我方观点,要么违背公众的经验法则。这需要赛前精心组织。

四、辩论质询怎么做?

质询同样可以叫做盘问,一般这是二辩的任务,至于做质询,最好是连环的问题,这个需要提前充分的准备,问题的方向要根据一辩的论点走。

比如说自由与压力谁更有利于青少年发展,你可以问一下对方自由与压力是否相对的,当然对方一般会说,有些时候是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又问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否相对,然后有可能说,一定程度上是的。

因为辩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你想得到的,对方不一定会给你,基本上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

如果对方说是的,那我们就可以问,压力大好还是压力小好,他肯定说小好,然后这样就可以问对方,既然压力与自由相对,那么压力小自由就大,那不就是说自由比压力更有利于青少年发挥潜能吗。

总的来说质询就是问你想得到的答案,然后得到答案后进行总结,总结的才是你问问题的目的,不要舍本逐末。希望能帮助到你

五、辩论赛二辩如何设套提问?

哈哈 首先要一直问他 要他的回答是“是”或“嗯” 记住 一定要他这样回答,然后故意问个答案是“不是”的问题。

让他措手不及。这是人的缺点! 采用哦!!!

六、质询小结什么意思?

质询小结也称攻辩小结,顾名思义就是对质询环节的总结,这部分可以使用的时间,没有开篇陈词和总结陈词那么充裕,所采用的比赛规则中,时间约为 2.5 分钟。

七、质询与咨询的区别?

质询是指立法机关议员个人或集体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就政府行政活动有关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要求其即席或书面答复。质询往往导致一般性辩论并带来政治后果。

咨询的意思是通过某些人头脑中所储备的知识经验和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综合加工而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咨询产生智力劳动的综合效益,起着为决策者充当顾问、参谋和外脑的作用。

八、四辩万能句式

辩论赛常用万能语句 辩论赛上有很多常用的一些经典语录,可以用在双方争论的时候使用。

1. 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今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今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2. 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

3. 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4. 世界如此奇妙,您却如此烦

九、辩论题预知未来痛苦还是幸福?

幸福:定义:预知未来是通过科技手段或能力预测准确或无限趋于准确。 背景渲染及标准:预知未来如果只是一个人拥有的能力,那么以损害别人利益为代价的幸福是片面切自私的。所以这是社会发展产生的成果。也许是科学手段,也许是人体机能的开发。但如果以个人的角度来判断的话,会产生竞争双方的博弈效果,这种博弈也终将平衡。所以我们更应该在社会维度上讨论这个问题。

论点:

1预知未来可以让我们有效避免自然灾害。比如,天气预报,让我们更准确的了解天气,减少病痛。

地震海啸的预测有效地避免人员伤亡。

2预知未来可以明确社会走向,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资源分配。

例如电气时代刚刚来临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发现电的更多用处,以至于初期人才极度匮乏,而在发展高峰期时,人才资源供过于求。

还有计算机刚兴起的时候,人才匮乏,现在从业人员过多。预知社会走向有利于更好地人才资源调配。 3预知未来有助于改善盲目的选择。如果当初撒哈拉雨林被破坏的时候知道了会变成撒哈拉沙漠,如果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时候知道会导致全球变暖,我们就不会肆意的攫取自然资源。所以,预知到好的未来可以让我们发展的更坚定,预知到不好的未来我们可以:及时防范。

痛苦:

定义:预知未来是一种可以知道将来的能力。 背景渲染:如果我放一个杯子在桌子上,我可以猜到她会掉下来,或者不会掉下来。

这是可能性的列举,不叫预知未来。

同理,如果我把杯子移到桌子边缘,一大半超出桌子边缘,这个时候她肯定会掉下来。

这也不叫预知未来。所以预知与预测不同的地方在于预测是根据自然规律而进行合理推测,当科技越发展,数据收集越仔细,就可以越准确。

而预知却是包括所有不确定因素在内的对未来的感知,是一定会发生的。因此,我们讨论应该集中在社会层面进行。 论点:

1预知未来让我们面对将来的好事没有惊喜,面对灾难无能为力。

比如,我们看柯南的时候,第一页圈了一个人,标注:这是凶手,我们会幸福吗?再具体一点,面对预知到父母的死期,我们会幸福吗?更大一点的说,如果岳飞的母亲预知到岳飞将要效忠的国家在他保卫国家的时候12道金牌把其召回只为了杀他,她还应该刺伤精忠报国吗? 2预知未来会打破社会竞争平衡甚至阻碍社会前进。如果我预知到期末要考试什么题目,还用学习吗?

如果我预知到面试将要面试什么内容,是否是不公平的呢?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努力学习只要知道考试要考什么题。

我们不需要完善自己,只需要知道面试官喜欢什么样的人。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没有人专注研究,没有人脚踏实地造福社会,这样我们怎么可能幸福? 3预知未来会让我们依赖,造成影响社会秩序的后果。今天那么多醉酒驾驶的人,如果行路者预知未来都躲过了车祸,那么在没有严重的后果的时候人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醉驾,上路不看红绿灯,只要预知我醉驾后会不会有人被我撞。那么社会秩序将会越来越混乱。

人们看见香蕉皮之后不会害怕有人因此滑到而不用把他丢进垃圾桶,人们因为知道哪里有更多的石油所以肆无忌惮的开采。

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混乱社会怎么可能不痛苦? 后记:幸福方主打自然灾害,痛苦方的逻辑线比较长。如果表达能力强,主打第三点。如果不是很强,就主打第一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