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论赛如何提问
辩论赛规则参考(一):
(一)开篇陈词
正方一辩发言 (2分30秒左右)
反方一辩发言 (2 分30秒左右)
(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 秒时,主持人提醒辩手,时光用完时,主持人宣布辩手终止发言。)
(二)攻辩
1 、正方二辩针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2 、正方三辩针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3 、反方二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4 、反方三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注意:每一轮攻辩阶段为 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主持人宣布辩手终止发言,不得再提问或回答。)
(异常注意:问者只能问,答者只能答)
(三)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 1 分 30 秒)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 1 分 30 秒)
(注: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用时剩余 10秒时,主持人提醒辩手,时光用完时,主持人宣布终止发言。)
(四)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 5 分钟,双方总计 10 分钟。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之后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光已经用完,另一方能够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下发言。自由辩论提倡进取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不放。
(五)总结陈词
反方团长总结陈词; ( 4分钟)
正方团长总结陈词。 ( 4分钟)
二、辩论赛的提问技巧
在辩论赛中,一辩第一个起来做开篇陈词,主要陈述本方支持的观点的中心论点,即立论,要对所支持的观点进行综合的阐述。关于辩词,一般应该自己写的,你可以上网找一些资料,先看完,再找出有利于自己所支持的观点的东西,自己做一番思考,写成辩词就可以了,因为是自己写的,在辩论的时候就会说的很流利,如果不是很正式的辩论赛,你可以准备稿子,到时候可以照着念,不过不要表现得太明显,最好写在小纸条上。下面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一辩的一篇陈词,其实这样的陈词在网上要多少有多少的,本人还是建议你参考一下自己写一篇有自己思想的陈词。 一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 关注生活你会发现做兼职者大有人在,难道真如某些人所说是拜金主义的思想侵染了大学纯净的空气吗?我方认为并非如此,大学生打工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培养,是独立意识的体现。 首先,何谓打工?打工是指通过对特定组织或个人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而获得物质和精神回报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衡量大学生打工利大弊大的标准在于打工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我方认为在校大学生打工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物质角度看,今年来教育部对高校收费作出了进一步调整,打工无疑成为家境窘迫的同学减轻家庭负担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家庭宽裕的同学,打工所得可以让自己逐步走向独立,并用自己挣来的钱孝敬父母,这种亲情反哺现象值得全社会大力提倡。 第二,从精神角度来看,现代大学生大多在密罐中长大,经不得风雨,吃不得苦头,受不了打击。打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坚强面对困难,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第三,从动手能力看,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培养实践型和创造型的人才。大部分的学生动手能力弱,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社会经验少,思想肤浅,眼高手低现象极为普遍。打工无疑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的上佳途径。 一个在大学四年期间从未打过工、毫无社会经验、没有明确的人生定位、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动手能力很差的毕业生,与一个在大学期间通过打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明确的人生定位、具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很强的毕业生相比,哪一个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哪一个更受企业青睐?哪一个更符合我们追求的人才要求? 至于由于盲目打工带来的不良现象并非打工这一客观事物本身的缺陷,制度的不完善也不能掩盖打工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正如车祸的存在不能否认车给我们带来的极大便利 综上所述,大学生打工的利远远大于所谓的弊,明智的你请睁开慧眼吧,你会发现打工原来可以更美的。 另外,一辩的任务也并不是只有开始的陈词而已,在攻辩的时候也许会被提问,这要事先准备一下对方可能提的问题,要做的心中有数。在自由辩论的时候,一辩也要起来提问和回答问题。所以最好准备各种资料。你们这个辩题是很好辩的,你只要用百度查查,会有很多资料的。另外,给你推荐两个网站:华语辩论网和争鸣口才网,上面有很多的资料的。
三、辩论赛提问技巧不可以撒谎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人不能说谎,一旦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就会总想欺骗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亲戚好友包括在内。说谎一旦有一次必定有第二次,第三次,后面就可想而知了!总这样下去的话,没有人会相信你,久而久之会失去很多朋友!到后来没人会相信你,乃至一无所有!
四、辩论赛万能提问
左右为难提问法 对方所提问题不管做肯定回答,还是做否定回答,都感到为难,都与其愿望、要求相背离。使对方左右为难提问的高妙之处,在于利用对方观点或行为的矛盾之处,通过设问使其陷入进退两难、不能自拔的困境,逼迫对方否定自己的观点或行为。
2.
诱敌深入提问法 目的使对方落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从而迫使对方承认或否定某种观点。除了利用概念不明确来使对方陷入圈套的提问法外,还有两种方法。
“复杂问语”法。就是不能肯
五、辩论赛提问技巧和方法
1、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2、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3、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入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5、釜底抽薪: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6、攻其要害: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7、利用矛盾: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8、引蛇出洞: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僵着的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9、李代桃僵:当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10、缓兵之计: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六、辩论赛提问技巧有哪些
当了鸡头,你仍然是鸡,吊在凤尾,你也是凤凰。
你愿意当考上清华的最后一名,还是当考上县技校的第一名?七、辩论赛提问技巧集锦
这么说老师对你很看中~~!你要看好自己的这一个优势哦`!~是把握~!
老师提问你什么当然有老师的因素~!问的你多了你就知道老师的意向了~~并且要主动举手抢答~!
发挥好你的优点~!平常多看看那些你认为是答案的书籍~!~相信你会成功的`!
八、辩论赛提问技巧案例
质询同样可以叫做盘问,一般这是二辩的任务,至于做质询,最好是连环的问题,这个需要提前充分的准备,问题的方向要根据一辩的论点走。比如说自由与压力谁更有利于青少年发展,你可以问一下对方自由与压力是否相对的,当然对方一般会说,有些时候是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又问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否相对,然后有可能说,一定程度上是的。
因为辩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你想得到的,对方不一定会给你,基本上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如果对方说是的,那我们就可以问,压力大好还是压力小好,他肯定说小好,然后这样就可以问对方,既然压力与自由相对,那么压力小自由就大,那不就是说自由比压力更有利于青少年发挥潜能吗。总的来说质询就是问你想得到的答案,然后得到答案后进行总结,总结的才是你问问题的目的,不要舍本逐末。
九、辩论赛提问模板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情在理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的几处谬误.________在今天的辩论中,我方从未否认理的重要,但对方同样不能否认,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必然是情理并重的.二者不能有任何的偏颇或缺失.既然本次辩论是站在情理并重的立场上讨论情与理的问题,那么绝对的情或者绝对的理都是没有讨论价值的.下面将由我来阐述我方观点.第一,情是理产生的基础.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合情合理",可见一件正确的事必然要经过情理这双重标准的考验.我方已经指出,情是指感情,理则是规则,道理.无论是被社会大多数成员认同的规则,还是大家潜移默化公认的道理,其形成的原因都是为了满足社会情感的需要.单个社会个体的价值观,社会整体的运行法则,都是应社会情感的需要才得以产生的.试想,如多不先感受沙尘暴的肆虐,何来健全的环保制度?如果不先体会战争的残酷,何来全世界对和平虔诚的呼唤?由此可以看出,情是理产生必不可少的基础.第二,人们对事物认知的顺序是情在理先的.我们在判断某一具体事物时,首先是以个人的情感来感知这个事物,然后才从社会规则角度来衡量分析的.可以说,我们认知事物的顺序都是先从个人情感角度再从社会情感的角度定位事情的.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顺序是情在理先的.第三,情是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方开篇已经指出,理是为了满足社会情感的需要才得以产生的,情让世界变的丰富多采,理让世界变的秩序井然.情是理的出发点.而现在我要重点阐述的是,情是理的最终归宿.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为了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情感需要.而一个绝对理性的社会的存在价值在哪里呢?在于让人们机器一样僵硬冰冷毫无感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与其那样,倒不如像<骇客帝国>描写的那样将世界交给机器统治了.可见绝对理性的世界绝非对方辩友想象中美好,反倒是一个温情的政府更能让人信服.所以情是理的最终归宿.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情在理先.参考资料:http://www.zmkc.com/bbs/simple/index.php?t4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