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知道还有哪些调解邻里矛盾的好方法?
相邻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无论是从情理上还是法理上,都让人很头疼。 建议如下:
1、楼下再上来的时候,如果只有你或你母亲在家,不要开门让他进屋。隔着铁门与他对话,除非你父亲在场。
2、不要再直接和他解释,提前与社区居委会沟通,要求居委会介入调解。理由是楼下反复上楼已经骚扰或威胁你家人身安全。(对于你反应的口出恶言一项,如果有录音更好)
3、要让居委会认可你方为减少噪音作出的努力,将居委会拉倒自己一方。(这项与2同步)
4、居委会调解无果情况下,坚决拒绝再次与他进行单独沟通。
5、如果楼下恶言相向或者诸如砸门等,直接报警。 现在楼下就是得理不饶人,对于这样的人单纯的退让是没有用的。 也没有必要去释放善意,只有你们手里有能遏制他的手段,他才会坐下来好好协商。 当然了,有些阴招和损招,可能会更有效,但是考虑到你的年龄,就不介绍了。 以上。 我是布叔,如果关于职场、体制内有什么人际问题,欢迎私信,共同研讨,天天进步
二、关于社区人民调解的若干信息
社区人民调解,一般简称社区调解,笔者专门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社区调解的概念
人民调解即为民间调解,是居民委员会下设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社区民间纠纷的调解,属于诉讼外的调解。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二,社区调解的范围
社区调解的是民间纠纷,民间纠纷多是因小事引起的,但又比较容易激化,这需要及时控制解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于民事案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是权利义务之争,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发生的,因而是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的。
三,社区调解的优点
社区调解与诉讼相比,他的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一个字上:早。
社区调解能够及时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进一步恶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人民调解遵循的原则有三条: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目前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时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以及《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等法律规定。
这个是社区人民调解的根本的法律基础。
(一)社区里经常会遇到楼上楼下因漏水产生矛盾,居民需要进行调解,这时可参考的法律条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7章的第92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二)社区里常因狗咬人引发的社区调解,这时可参考的法律法规如下: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 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责任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第十条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七十八条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一般规定
第八十条 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的致害责任
第八十二条 遗弃,逃逸动物的致害责任
第八十三条 因第三人过错导致的动物致害责任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害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八十四条 动物饲养人的行为规范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
三、社会工作残疾儿童服务案例解析
案例背景
小伟,男,6岁,是单亲家庭中的一位贫困儿童,父亲由于2002年的那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母亲刚生下其不就便于父亲离了婚;叔叔是精神智力严重障碍的残疾人。全家靠爷爷奶奶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服务对象刚生下不久便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并且是先天愚,但是因为家庭情况无力支付服务对象的手术费,一直拖了5年没有手术,母爱的呵护成为了服务对象最大的奢求。另外,服务对象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去上学。
问题分析
一是先天不足,不被同龄儿童所接纳。服务对象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是先天愚患儿,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次数很少,先天愚造成了服务对象与人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由于身体的原因,服务对象也没有去上学,整天在家里那几件屋子里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童年。
二是服务对象对母爱的缺失,见到女士就叫妈妈。服务对象性格温顺、比较听话,虽然是先天愚的先心病患儿但是很惹人喜欢。自从母亲离去后,服务对象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变的沉默寡言,比较内向。
三是家庭支持系统方面,服务对象与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叔叔的关系总体上比较和谐,爷爷奶奶是退休工人,父亲、叔叔没有工作,父亲与母亲离了婚,服务对象跟着父亲过。他对奶奶比较依赖,虽然年龄小,但是整天穿着奶奶的旧鞋在屋子里玩耍。
服务计划
目标。前期目标帮助服务对象链接资源,申请大爱之行项目救助,顺利完成先心病的手术治疗;中期目标是协调服务对象的母亲定期回家探望,弥补其缺失的母爱。最终目标是为服务对象合适的学校,学习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养活自己。
服务计划。第一,联系军区总医院(定点医院)的专家为其做免费的筛查,协助办理申请救助的手续材料,联系雷锋车队免费送服务对象去定点医院进行手术。第二,联系服务对象的母亲,向其介绍服务对象目前的情况,协调其母亲定期回家看望服务对象。第三,以调节者的角色,介入其家庭关系。工作员的角色之一是调节者,这个角色常常在开展家庭关系调解时运用。工作员在前期深入访谈以后,了解、熟悉了该家庭的关系,后期将根据服务对象的母亲与整个家庭间的关系进行调解。
介入过程
通过各种途径,和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一开始,工作员与服务对象的父亲通过电话建立了最初的联系,其父亲当时表面上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实际上内心是抗拒的,所用的词汇及其简单、客套,表述的内容和其奶奶表述的内容有一定的出入,而且常看时间,双手抱在胸前。工作员为了分辨事情的真伪以及进一步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决定亲自登门拜访。工作员的.一般工作原则是到服务对象的家进行会谈,看到工作人员到访时,服务对象很开心,其存在感增强,进而对工作员的信任度迅速增加。
帮助服务对象顺利的完成手术。根据大爱之行“社工用爱点亮‘心’希望――有先心病儿童,就找潍坊社工”项目的要求,受资助的服务对象需提供低保证明复印件及编号;非低保户农村籍提供当地农村村委会出具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并盖章;非低保户城市籍有工作提供所在单位出具收入证明并盖章;城市籍无工作单位提供城市居委会出具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并盖章;患病儿童的所有申报资料由其法定监护人负责填报,并保证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经各地民政部门对资料进行审核并盖章确认。服务对象的父亲在开一些证明材料或盖章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工作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服务对象顺利的备全了手术前需要的各种材料,并找了车免费送服务对象去军区总医院了进行手术。
在军区总医院的一个星期里,服务对象接受了专业的手术治疗,在监护室里待了一个星期,在这段时间里服务对象的爸爸和奶奶非常担心孩子的情况,工作员针对服务对象家长的着急焦虑的心里,开展了一次支持小组,缓解他们的焦虑,安心的等待服务对象健康的出院。
帮助服务对象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定期联系军区总医院为服务对象做术后复查。术后服务对象身体恢复的很好,活蹦乱跳,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新的问题又浮出了水面,服务对象的上学问题成为了这个家庭很苦恼的事情,一般学校都不收这样的残疾儿童,于是工作员就亲自当起了“家教”帮助服务对象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为服务对象联系特殊学校,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对服务对象的妈妈给予情绪疏导,缓解其家庭关系。家庭是残疾人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来源。服务对象的妈妈由于一些原因和其父亲离了婚,这将影响服务对象以后的生活。服务对象的妈妈离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儿子是先天愚的残疾儿童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对孩子的外来不抱有希望;二是服务对象的父亲是残疾人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庭负担重。自从离婚后,就很少回家看服务对象了。服务对象见了女士就叫妈妈,对母爱的需求很大。工作员通过各方面协调,做心里疏导工作,目前妈妈定期的回家看望服务对象,带来应有的关心的爱护。服务对象在父爱母爱的呵护下健康的成长起来。
评估与结案
自工作员介入后,顺利的完成了手术,身体上恢复了健康,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多。服务对象的妈妈与爸爸、爷爷奶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双方对抚养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服务对象经过工作员和全家的努力学到了很多的文化知识,也和小伙伴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服务对象身体健康的和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鉴于以上情况,本案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工作员与服务对象商量,双方同意结案。
反思
坚持尊重原则。工作员能通过尊重、接纳等技巧让服务对象体验到被尊重、被当做常人看待的心里体验,从而让其有信心走出家门并与人交流。在服务对象学习的时候,工作员和家人们商量,希望大家积极提问及夸奖他,保持互动,这让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坚持专业自主性。工作员坚持专业自主性才能获得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信任,才能保证服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也才能坚持一切以服务对象利益为重的服务原则。服务对象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工作员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知识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巧妙的处理了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