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商量呢?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8-29 04:23   点击:237  编辑:admin   手机版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商量呢?

你要给孩子灌输一个观念就是自己可以拒绝别人,别人也可以拒绝自己。父母要告诉孩子,当遭到拒绝的时候,也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说不定别人也有着一些不得不拒绝的原因,要学会体谅别人。 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以商量的口吻去拒绝别人,就会让别人容易接受一点儿。当孩子因为要学习而拒绝了同学邀请他出去玩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奖励,鼓励孩子做出类似的拒绝。父母要告诉孩子怎样去说“不”,因为有时候直接拒绝会伤害对方,所以拒绝别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父母要教会孩子这些技巧。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学会拒绝不代表拒绝别人的一切请求。当同学请求你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帮忙的时候,如果你能帮上忙,当然不要轻易地拒绝。所谓的拒绝,只是指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时父母问起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一般孩子会回答“还好”、“老师说有进步”等诸如此类的话。父母往往因为工作忙或者别的原因而没有深究,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真正了解孩子的情况,父母不妨变“听”为“看”,一个星期或者一个周期里专门抽出时间来抽查孩子的作业、练习册、老师的评语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真凭实据”要比孩子的“一面之词”可信度高得多。同时,父母平时应多与孩子聊天,与孩子交流、沟通次数多了,处理有些问题相对就容易多了,而不能等出了问题才想起对孩子了解不足。你尊重孩子了,凡事想着和孩子商量,孩子才能会跟你商量的。

调研显示55.8%的家长没有孩子微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缺乏沟通

家长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沟通?

教育中有个普遍现象,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家长的观点如果离孩子很远,就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只有当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能为他保密,使他有安全感和放心感时,他才能对你讲出心里话,与你沟通。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与子女心灵的沟通呢?

一、不揭孩子的疮疤

如果家长老是提起从前,孩子就会感到和家长越来越无话可说,也不敢说,不知什么时候家长又会抖搂出来,用自己的话打击自己。

二、不要把孩子的秘密随意泄露出去

当孩子向你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一些隐私时,你若把孩子的事当做笑料在朋友中散布出去,很可能使你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彻底丧失。

三、遇事多和孩子商量

比如,在给孩子买衣服时,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他才会容易接受父母的决定,对父母更加孝顺,更加亲近和尊敬父母。

另外,在事未成之前,要告诉孩子为自己保密,如果让别人知道了,就有可能让他人抢先一步占据这个好位子。这也是培养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着我们自己,一点一滴改变着自己,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体会着为人父母的艰辛。教育儿女就像走在一条泥泞的小路上,需要家长牵着她的小手,在老师的引领下坚实地慢慢走过,直到坦途。按照正确的沟通技巧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亲子沟通“六要”

◆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表扬孩子的优点。◆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父母自己的感受。◆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要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要与孩子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亲子沟通“六不要”

◆不要在双方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的时候,急于与孩子沟通。◆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消极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不要太过急躁地想要解决问题,否则容易使问题更加严重,令亲子关系紧张对立。◆不要专注于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因为这于事无补。◆不要用批评、指责的语气,以粗暴的言语甚至体罚来管教孩子。◆不要说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你真没用”等否定性话语。

造成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沟通时机不当。有时候孩子正在考虑其他问题或处于情绪不佳、不想说话的时候,家长却偏偏要在此时跟孩子讨论,结果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遭到拒绝。

谈话方式不当。有的家长跟孩子交流时,态度简单粗暴。要么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你必须听我的”、“我说的准没错”;要么就是严辞指责“这里不对,那里不好”。

谈话内容太过重复。有些家长每次和孩子谈话的内容都差不多,老生常谈就成了唠叨,时间长了,孩子当然听不进去。

没有养成沟通习惯。很多孩子对家长不理不睬的态度是逐步形成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没有建立起与他们沟通的习惯,或者因为工作忙对孩子缺乏关心,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没有必要跟家长沟通。

言之无物。有些家长很想跟孩子交流,但谈话总是找不到重点,对于孩子没有任何有效的帮助。于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效果自然不好。

沟通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双方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用真诚的态度,才能达到良好交流的效果。

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谈话时机。比如,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或者节假日一家人聚会娱乐的时候。通常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孩子的精神都比较放松,心情比较愉悦,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

其次,谈话的次数不要太多,频率不要太频繁。沟通的效果与时间长短、次数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过多的谈话反而会招致孩子的反感。所以,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把握一个度,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只要把想说的内容表达清楚即可,不要长篇大论。

第三,要真诚地交流。不要把自己总摆在家长的位置上,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谈话时,最好开诚布公,把最真实的想法、情况当面说出来,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不要旁敲侧击或避重就轻,否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最后就是要把握态度。对于那些心理压力过大的孩子,刚开始沟通时,家长可能会遭到拒绝或出现过激的语言。当交流不畅的时候,家长要把握自己的态度,切忌当场发怒激化矛盾。应该尽量淡化矛盾,及时地转变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帮助他们反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