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师挂职锻炼单位评审意见怎么写

79 2024-05-02 00:23 admin   手机版

一、教师挂职锻炼单位评审意见怎么写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师和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落实好《关于选派青年教师和干部进行校内交流挂职锻炼工作的意见》、《“青年教师(干部)挂职锻炼计划”实施办法》,现就青年教师和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做如下补充。

一、挂职锻炼工作中采取“挂”、“用”分开

挂职作为实践锻炼方式,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的重要措施,但不与干部任用直接挂钩。挂职锻炼结束后,挂职人员一般回原单位工作。

二、挂职人员选派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2.事业心强,专业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工作上勤奋敬业,任劳任怨,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清正廉洁。

4.处级干部的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科级以下干部的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

5.身体健康。

三、挂职工作的组织和人员的选拔

1.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根据选派任务要求,制定选派计划和发布信息,院级党委负责宣传和报名组织、推荐工作。

2.挂职时间一般为半年或1年。校内挂职人员的选拔于每年3-4月进行,挂职时间一般在当年9月开始至次年7月之内;校外挂职人员的选拔和安排,视与挂职单位的协调情况确定。由上级党委、政府组织的博士团、青年干部挂职锻炼、扶贫等,根据上级要求确定挂职时间。

3.选拔工作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基层组织推荐、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和候选人特点,在征求挂职单位意见基础上,以组织部部务会确定初步方案报党委审定,或在一定范围内组织选拔后报党委审定的方式进行。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和年轻干部积极参加挂职锻炼。

四、挂职人员管理

1.挂职人员在挂职期间由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共同管理,以挂职单位管理为主,党团组织关系转到挂职单位。派出单位要保持与派出挂职人员和与挂职单位的联系,经常了解挂职人员的思想和工作表现,帮助解决挂职人员在挂职期间工作及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2.挂职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挂职锻炼时间在一年及以上的,挂职人员参加挂职单位的年度考核;挂职锻炼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参加学校或原单位的年度考核。挂职期满后,挂职人员需向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递交一份书面工作汇报,并由挂职单位提供考核鉴定意见。考核鉴定意见存入本人档案。

3.学校一般每年召开1-2次挂职人员例会,听取挂职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的汇报,交流工作。

4.挂职人员因病因事及各种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挂职的,应及时向挂职单位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党委组织部或人事处和挂职单位协商确定终止挂职后,方可返回原工作单位。对违反纪律,擅自离岗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5.挂职锻炼期间未达到锻炼要求的,群众反映问题较多、意见较大的,或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应中止挂职锻炼,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五、挂职锻炼人员待遇

1.青年教师和干部在挂职锻炼期间,仍为原单位正式职工,其所任职务、编制保留,工资及福利待遇不变,参加原单位的职称评审等。

2.校内挂职的教师减免2/3教学工作量,根据需要可适当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机关干部到学院挂职的,工作以挂职岗位为主。

3.在校外挂职期间,如挂职单位给予补助的,学校不再进行补助;挂职单位没有补助的,由学校按每人每月1000元(挂职时间在6个月内的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挂职人员的住宿由学校与挂职单位协调进行安排。

4.在校外挂职期间,原则上不安排探亲休假,经挂职单位同意,挂职人员每二个月可回校一次,往返交通费由学校专项经费报销。

5. 挂职期间因需要返回学校联系合作事宜,且不宜在挂职单位报销的差旅费,经联系合作的单位签署意见后,由学校专项经费报销。

6.在校外挂职锻炼期间,生病治疗的费用按有关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处理。

六、本规定由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大学学生会

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的。比如说,外联部(其他的也可以),可以锻炼你的沟通,协商等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从中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建立自己的人脉。其他部门的话,如果你真的认真投入其中的话,大学三四之后,你会发觉你的办事能力和各方面的出事能力都会提升很多。我个人的看法是,始终是以学习为主,部门的话,参加一两个,未尝不可。太多的话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自己其他的课余生活。所以选择部门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切忌盲目,跟风随大流····

三、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分别是有哪些?(1)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在组织的经营管理中具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而这些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不仅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公共关系职能和作用的发挥,还能使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观念不断更新,素质逐渐提高。因此,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作用,对进一步了解公共关系,了解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一)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要实现这种预警功能,就要求组织的公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采集信息 信息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因此要发挥预警功能,首先要充分地掌握环境信息。公共关系采集的信息主要是有关组织信誉和形象方面的,包括以下几类。 1)产品形象信息 产品既可以指工商企业提供给顾客的有形物品,如衣服、电脑等,也可以指无形的劳务支出或服务,如律师服务、歌星演唱等。 在某种制度上,我们甚至可以从广义的角度,把政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府部门的政令通告、慈善机构的慈善活动也看做是这些组织的产品。 成功的组织都非常重视公众(消费者)对该组织产品的意见和评价。产品形象主要通过产品的质量、性能、品种、款式、价格、包装、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等来反映,因此公共关系人员应认真收集这方面信息。 2)组织形象信息 与产品形象相比,组织形象对组织而言可能更重要。因为产品形象是公众对产品这一因素的评价,而组织形象则是公众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它更能反映组织的公关状态,对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的反映也更全面。组织形象信息包括公众对组织机构、管理能力、人员素质、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3)其他社会信息 对于一个成功组织或一次成功的公关活动而言,除了要掌握自身的信息和组织形象信息以外,还必须对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状况和变化,对社会时尚潮流的更替,对人们普遍关注的舆论热点随时进行跟踪。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通观全局,立于不败之地。 2.监视环境 采集信息并不是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后,形势、预测趋势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1)监测政府决策趋势 尽管很多组织的领导人都自称远离政治、不谈政治,但在现代社会,组织或个人还是不得不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任何组织都必然受到政府的法律、法令、法规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政策的影响,受到党派势力力量消长的影响,还会受到政局稳定性的影响。 因此,任何组织的现实行动必须符合政府的现行政策,未来行动则必须符合政府的未来政策走向。这就要求公关部门密切关注政策环境,随时掌握政府决策动态和方向,及早预测与组织有关的各种现行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使组织提前准备应对之策。 2)监测社会环境变化趋势 社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全部精神财富,包括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文化水准和宗教信仰等相对比较稳定的因素,也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等变化相对较快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组织的公关工作产生或强或弱的影响。如社会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会从整体上影响组织的经营;公众需求、公众心理的变化将很快给产品开发提出挑战;社区内的重大问题可能引起公关纠纷,也可能使组织在不经意中形象变得更好;日益兴起的环境主义和绿色主义则将对组织的未来发展带来持久的长远影响。因此,组织必须密切注视社会环境的发展动态,以使组织能根据环境变化主动出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监测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尽管很多公关专家在正式场合都会说,在公关学者眼中没有竞争对手,只有合作伙伴;但为了更好地和这些伙伴合作,你必须了解他们,了解其长处,清楚其弱点,然后才能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因此,洞察竞争对手的公关状态,借鉴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所在,预测竞争对手的未来走向,同样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工作。 (二)引导舆论,塑造形象 1.通过公关活动,引导公众理解并接受组织 (1)当公众对组织缺乏认识和了解时,组织应主动地宣传自己、介绍自己,促进公众的认知和了解。 (2)当一个组织及产品有了基本的公众印象及良好的评价之后,组织应继续努力、强化这种良好的舆论态势,使组织形象深入公众心中。 (3)当公众对组织的评价游离不定、好坏莫辨时,组织应谨慎地发挥引导作用,使舆论尽可能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 (4)当组织形象受损时,组织应该根据不同情形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因组织自身失误危害了公众利益,就应该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即改的态度,坦率认错,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并把组织处理事故的过程以及整改措施及时告知公众,求得公众谅解,以期重获支持和信赖。如果是因为公众误解,应及时向公众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误会;对于他人陷害则应尽快揭露其阴谋,并将本组织采取的预防措施向公众宣布,以防事态扩大,然后再逐步恢复公众对组织的信心。 2,通过社会交往,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单个的人,但是任何公关工作总是要落实到个人身上。因此,除了通过大众传播引导舆论从而影响大量公众外,借助各种社交活动即人际交往,为组织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广结良缘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功能。 当然,我们在理解这种社会交往(人际交往)的作用时,特别要注意:人际交往只是公共关系的一种手段,绝不是惟一的手段;不能把公共关系看做是人际应酬,更不要把它和庸俗关系即所谓的“关系学”混同起来。 (三)沟通内外,协调关系 1.减少摩擦 由于作为公关主体的组织和公关对象的公众处于不同地位,它们之间必然会存在利益的种种差异和矛盾。又由于他们在信息的掌握上总是不对称的,因此,摩擦在所难免。这就要求组织充分运用公共关系,努力减少摩擦,协调内外关系。 2.化解冲突 摩擦是小的冲突,冲突是大的摩擦。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有冲突并不是什么丑事,只有有了冲突而不思化解、不求改进才是不可原谅的。发生了冲突,公共关系便可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运用各种有效的交际手段和沟通方式,化干戈为玉帛,解冲突于无形。 3.平衡关系 在公共关系发展过程中,不平衡模式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最初是组织完全以己为主,根本不考虑公众利益。后来人们提出公众是上帝,一切为了公众,这种思想仍是一种不平衡观。现代公关理论认为,组织和公众都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两者同样重要。当双方利益出现分歧和矛盾时,组织既不能牺牲公众利益,也不要一味地牺牲自己利益,而应通过平等的对话、协商,使双方能达成共识,双方都应该做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因此,公关的任务便是在双方利益得到维护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平衡下的新的合作。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