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是什么让我读不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3-20 00:41   点击: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读不下,但是你可以读我这篇读书笔记。

鲁思.贝本梅尔说过“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这句话直白的阐述了语言对谈话对象的影响。


怎么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在碰到交流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处理;有时,暴力的沟通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会起反作用;有时,在沟通过程中忘记了沟通的目的。在本书中,作者提倡一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专注于谈话双方的观察、感受、需要、要求,控制人的情绪性反馈(那种属于动物的应激反应)。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创建了非暴力沟通,该沟通方法广泛应用于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商业谈判、争论与冲突等方面。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醒人们当前的沟通方式是否是最好的,若尝试一下其他沟通方式是否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01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们应从自身和谈话对象两方面践行非暴力沟通方法。


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听起来,你很伤心,因为你需要体贴?”
“你是不是。。。,你很看重/想。。。,是吗?”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02描述观察,而非评论

在交谈中,若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则别人就倾向于听到批评的内容,这将阻碍双方的谈话的进行。书中给出了几个观察和评论的区别案例:



观察与评论

在文字方面,区分观察和评论是很容易的。而在生活中尽量去描述观察而不是评论,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人都是倾向于描述本体的我的感受,而没有从客观角度出发。人大多是带着“偏见”看社会,而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应该是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缺点”(应该称为特点)。如何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生活中运用书籍的知识,才是重点所在。

在实际使用中,不使用“经常”、“我觉得”、“很好”等具有评论性质的词语;可以常采用“兴奋”、“激动”、“害怕”、“苦恼”、“不舒服”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要少用“不得不”的句式,因为这是缺乏责任的表现。通常,“不得不”这句话表达了这件事和我无关,而事实上 这句话描述的主角正是谈话者。而谈话者竟然说这件事和自己没有关系。。。我们应多思考自己的事情,用负责任的语言交谈。


03表达感受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可能有助于解决冲突。


在表达观察和感受后,还要表达需要,否则虽然对方可能会内疚,但可能并不能领略我们真正的意思。如: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04注意倾听,体会需要

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可能会获得更积极的反馈。但是当我们谈话的对象没能清楚的表达他们的需要时,我们可以尝试“帮”别人说出“他们的需要”,体会“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促进谈话的进展,如:


一对夫妇在火车上,先生在不停地抱怨火车太慢了,但是太太刚开始是没有什么反应的,但是先生没有得到太太的回应,则在不停的重复抱怨的话语,最终太太说“那你想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于是,两个人都处于痛苦中!而若太太仔细思考先生话语背后真正的需要后,说“你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是担心误机吗?”,这会让彼此的关系得以保持甜蜜。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如果我们自己是说话的那个人,我们不妨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


有的时候,我们说了心里话,很想知道对方的反应,却发现对方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们也许会很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在别人保持沉默时,我们一般会觉得有些别扭,而很难静下心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05面对愤怒

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它认为,通过深入地了解愤怒,我们可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


愤怒是每个人经常遇到的情况,面对愤怒时要关注预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在这场“战争”中获胜。具体的步骤是: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在面对情绪失控的人时,需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他们反馈,在不停的反馈下,他们的怒气会渐渐降低(书中描述了一位姑娘运用非暴力沟通逃脱罪犯的强奸)。注意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而注意倾听。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被别人理解了,他就会慢慢放松下来。


06防御性的强制力

防御性的强制力强调重视自己和他人的真实需要,而非满足自己的情绪性的快感(一种理智的行为),以实质性地解决问题为导向。某些时候,很多人在教导孩子时采用暴力的惩罚性的措施(肉体的,语言的)以实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包括直接式的和间接式的。直接式的指父母因孩子的错误而直接对孩子进行惩罚性教育,信奉“不打记不住”的原则。间接式的指父母的行为具有惩罚性,对孩子的观念造成了负面影响。父母们多数时刻没有进行思考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是一个十足的“愣头青”。。。 如何一步一步的深挖孩子行为背后的缘由,挖掘孩子的真实需要,建立平等自由的讨论是需要的。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相反,在使用惩罚性的强制力时,我们认为某些人是邪恶的,为了让他们悔改,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此时,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1)意识到自己的过错;(2)感到懊悔;(3)改变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07表达感激

当别人帮助了自己,我们需要表达感谢,书中为我们提供了表达感激的合适方式: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类似地,当别人向我们表达感激时,我们不用觉得别扭,不要过分谦虚,也不要过分放大自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根据这3个部分欣然接受感激。我们应该庆祝这是生命之美,这是自然的。


以色列前总理哥达·梅厄(Golda Meir)曾经责备她的一位内阁部长:“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


当代作家玛丽安·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以下的一段话也提醒我不要假谦虚: “ 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 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 一旦我们从自我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


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我们总以为别人知道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但是这都是我们自以为的,我们应抓住机会向帮助自己、爱自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否则,别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有正向作用。

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在他的《爱的秘密》一书中讲到,对于没有在父亲活着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激,他十分伤心。这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如果无法向那些对我们的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啊!
我意识到了我还从未向舅舅表达过我的感激。当时,他病得很重,濒临死亡。我想和他说出心里话,却又有些犹豫。“我相信,他已经知道他对我有多重要;如果我说出来,也许他会感到尴尬。”当这个想法出现在我头脑中时,我就已经知道,它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我常常假定人们已经知道我的情意,然而,这是想当然。此外,即使人们在听到感激时会感到尴尬,他们也会想听到明确的表达。

你好,我是物格意诚,每周读书,创造长期价值。

如果你想养成读书的习惯,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如何找到持续读书的方法,找不到共读书籍的好伙伴,可以关注我,我把这些年总结的书单、写过的读书笔记统统无条件分享给你。输入“我要读书”查看整理好的读书笔记。还有一份书单送给你:

物格意诚:【硬核】知乎万赞+豆瓣高分必读书单!!!

此外,如果你想学习理财知识,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了解普通人可操作的投资方法,输入“我要投资”查看投资类知识汇总。

如果你想买房,但对大城市望房兴叹,我送你一份(约40万阅读量,1万收藏)的《买房经验手册》,输入“我要买房”无条件获取。在上海买一套房子真的很难吗?

关注 @物格意诚 >>看!物格意诚,在这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