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书籍
学临床医学,所看书类参考如下:
1、医学相关: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与技巧。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
3、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扩展资料: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尽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等。
二、医患关系沟通的基本要素
医务人员(主要指医生)同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或交往过程。
双方沟通对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的诊治直接有关的内容,又包括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
在技术水平上,医务人员凭借自己的医学训练为患者作出诊断与治疗,虽然是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为便于患者理解),但基础仍是医务人员对医学科学的应用。
在非技术性水平上,像社会交往中任何两个人间的沟通一样。
三、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
非常重要。因为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够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的发展,如果沟通方式不当,会加剧患者的病情或者导致患者的不信任感。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想法;2.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案;3.多听少说,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4.建立信任,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联系,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和解决患者的困难。如果患者对医疗知识了解不够或者存在疑虑,可以让专业的医疗翻译或心理咨询师参与沟通,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
四、医患关系与有效沟通
第一,有利于医生了解和诊断病情。在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可以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症下药。在诊疗中医患沟通可以让医学生详细全面地了解到患者疾病的有关信息,如疾病的来源、发展过程及身体状况。在此过程中与患者沟通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详细越全面,诊断疾病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这一过程十分重要,不可省略。如若缺少沟通,对患者的疾病一无所知就下诊断,将会延误患者的诊疗工作,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引起医患间的纠纷。良好的医患沟通既能让医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又能让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治疗,感受到更满意的服务并且提高治疗效果尽早恢复。
第二,有利于患者增强抗病信心。法国语言大师雨果说过:“语言就是力量”。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一句鼓励或是一句安慰,就能帮助患者增加勇气面对疾病,打消对疾病的恐惧。患者在疾病的状态下,会感到痛苦和情感脆弱,从而导致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协调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在治疗过程中尽量消除不利于身心康复的因素,树立起患者康复的信念,加速疾病痊愈。
第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可以有效地了解患者内心的感受及需求,当患者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时,对自身健康关注度提高和对疾病的认知缺乏使他们内心更加焦躁,内心更加敏感。这时医患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能够让他们了解疾病,放下心中的担忧。如果是不好的结果时,医务人员及医学生的沟通也会帮助患者能够直面病魔,从而减少不好情绪避免疾病加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沟通中让患者看到医务人员的服务、听到医务人员的服务、感到医务人员的服务,从而拉近了医患双方的距离,逐步建立起互相尊重、信任、平等、配合的和谐医患关系!
五、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的主体:
(一)对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二)对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约见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三)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病人,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行沟通。
(四)对患者群体,部门、科室可适时通过电话、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或组织人员深入病房、病室、诊疗场所、社区、家庭,进行访视、问卷调查,主动了解情况,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测评患者满意度。
(五)对投诉或“纠纷”患者及家属,由当事人、当事科室及和相关部门按先后分别受理,耐心倾听、沟通交流,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按医院现行相关规定程序积极化解了结。
六、医患关系的沟通
七个原则分别是:
1 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医务人员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决不能摆出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架子。所谓平等,一是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平等对待所有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眼中应只有病人,而不能以地位取人,以财富取人,以像貌取人,有亲有疏
2 真诚和换位的原则
真诚是医患沟通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真诚使人在沟通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见性,而不真诚或欺骗,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3 依法和守德的原则
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
4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
体态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一种形式,运用体态语言要适度,要符合场合,切忌感情冲动,动作夸张。
5 克制和沉默的原则
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举止,在患者眼里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如患者可能会把医务人员的笑脸理解成友好或病情好转的信息,可能会因医务人员眉头紧皱联想到自己病情是否恶化。
6 留有余地
和区分对象的原则医务人员在涉及患者病情时,讲话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特别对疑难病危重病者更要注意。
七、医患关系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1、安全第一。
2、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
3、在安静的地方进行交流。
4、尽量给患者提供座位。
5、让患者尽可能地发泄怒气
6、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音量来平复患者的情绪。
7、对患者的痛苦情绪作出回应。
8、表达歉意。
9、使用共情。
10、切合实际地说明发生的情况以及你将会努力去解决问题。
11、不要采取防守姿态或使用尖刻的话语。
12、不要受对方语调、语速或肢体语言的影响。
13、告诉一个情绪激动或生气的人“镇静下来”,而不是“不要担心”,后者往往会适得其反。
14、要与患者或家属勾结串通,不要为难你的同事。
15、不要因受患者恼怒情绪的影响而同样生气或恼怒。
16、当患者或家属很生气时,他们常威胁说要进行投诉。发生这种情况时,不要产生戒备心理,也不应结束谈话,而是应当尽量敞开心扉,真诚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