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不同场合有什么说话艺术?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2-14 14:42   点击:55  编辑:admin   手机版

好的语言表达应做到灵活、恰当,在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形态。尤其是当代社会,介绍自我,进行交谈,合作议事,都要有合适的语言表达。假如你说话随便,不看周围状况,说出不合适的话,就会造成尴尬,甚至会伤害到他人。

一位早年毕业于高等院校中文系、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获得“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起举行了欢送会。与会领导和同志对他们的为人和工作进行了热情而又得体的赞扬和肯定,相比之下,对那位多次获得“先进”的老同志的赞美更多些。轮到两位退休老教师讲话的时候,两人对大家的赞美作了真诚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感动的温馨场面。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此为止,然而,那位老同志却并未就此停止,却由大家对另一位“先进”的美誉中引起了感慨,并作了颇为不妥的联想:“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未得到一次……”话说到此,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对,不是您不配做先进,而是我们没有提您的名。”话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尴尬的“刺”,冷不丁地,老教师的眼角被“刺”出了一股伤心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闷闷不乐的尴尬场面。一位领导见势不妙,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解一下。照常说,这时,他应该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字眼,转而谈论话题。然而,他却反复安慰那位退休老教师,让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太在意,说没有当过先进,并不等于不是先进,先进不仅仅在名义,更要看实际。一番话,等于是把本应避开的话题作了引申和重复,使本来就尴尬的场面变得更加尴尬。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旁真实的故事,我们就把它叫做一个“不会交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让人思索的教训来:

第一是那位退休老同志的教训:不应作无谓的对比。对比,是谈话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得好,可以使交谈产生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该特别注意的。在欢送会这种场合,人家所说的常常都是一些富有感情而又不失真实的得体的好话和人情话。对于这种人情味的好话,听话人要善于聆听,善于回答,没必要拿别人的优点来比较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自己的不开心。

第二是那个青年教师的教训:不应在别人失意之时火上浇油。与人相处,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一位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将要退休时,虽然可能老教师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处事而伤了和气,但是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不应趁别人一时的失言,紧咬不放,图一时的痛快而说出那些没有人情味的尖刻话,在这种场合,无论怎样,还是应在“欢”字上多一些考虑,“欢送欢送”,“欢”而“送”之,要尽可能的多留一些美好的想头给别人。

第三是那个领导的教训:应当避开敏感的话题。领导的领导能力固然体现在原则上,在会场上一时出现了一些不能预料的尴尬场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失言的青年教师,他竭力赞扬那位老同志的贡献,具有这种应变的意识并能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从具体的语言技巧和应变能力的一面看,却又显得很差劲。照常说,在这种场合,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字眼,“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把话题说开,使欢送会的场面由暂时的不快而重新转到欢快中,并接着推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和他所做的那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喋喋不休。能否巧妙地避开一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考验。

三个人的教训,合为一体,就是:说话应当分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雌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人的一种笨拙表现。人,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条件下生活的,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一样人,不一样的事,从不一样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一样的话,用不一样的方式说话,也就是所说的“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交谈结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