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州非遗文化: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5-07 12:55   点击:1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贵州非遗文化: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

“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岭外问答》 南宋・周去非

―――――――――――――――

起源

――――――――

苗族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称之为“蜡缬”。关于蜡染起源的说法繁多。有一说:苗族姑娘心念染织出美丽的花纹于衣物却一时无获,闷闷不乐,昏沉中,一花仙引她入了百花园,园中百花似锦,鱼鸟相谐。姑娘观得入神不知蜜蜂爬满衣裙,惊醒后发现衣裙确有蜂蜡的斑迹,遂将衣裙重新染色,意去除蜂蜡,却发现蜂蜡脱落处留下美丽白花

姑娘欣喜异常,将百花园中所遇唱予歌声中,招来众伙观摩学习,并将蜡染技法沿袭至今。编者尊重各种历史考究的结果,但若说起源,何不留存一个浪漫的故事,蜡染文化亦是人类文化的珍宝。

――――――――

纹样

――――――――

姑娘于花仙引入的梦境花园中见到了无数珍奇鱼鸟虫兽。这与蜡染中的纹样相映,也可以说是苗族姑娘,丰富想象力的延伸,乐观的苗族人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祖故乡的缅怀融入到蜡染工艺中,从而演变出变化无穷,生动形象的蜡画纹样与图腾。

细看图样,你或被其中精湛细致的描绘折服,亦或是被某个笨拙可爱的形象所逗乐,在这蓝白相间的花纹中,就印染着苗族人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千百年积累下的智慧。

――――――――

细说纹样与图腾

――――――――

鱼纹

鱼纹在贵州苗族蜡染中时常出现,在苗家文化中,鱼纹代表着对生殖与繁衍的崇拜,对多子多孙的祈福。

●龙纹

男人龙与女人龙

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龙,并不拘泥于传统龙威武的形象,显得稚拙却与自然和人更为亲切,同样也有着驱祸迎福,龙腾升达之意。

●鸟纹

鸟类是苗族姑娘山居生活的伴侣,苗族蜡染中的鸟纹多为欢快生动的形象,苗族姑娘借此纹样,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希冀。

●铜鼓纹

铜鼓纹为贵州民间蜡染最为古老的纹样,在传承的过程中,铜鼓纹杨逐有变化但中心的环形辐射的太阳纹案得以保留。苗族人通过铜鼓纹,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亦表现了对太阳的崇拜。

●蝴蝶纹

蝴蝶纹在苗族蜡染纹样中比较常见,其中蕴含着美丽而神圣的传说,以此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热爱与崇拜。

●螺旋纹

丹寨苗族亦称为“窝妥”纹,此纹路始为先民对自然水纹的模拟,各少数民族中都对此纹路有不同解义,而在苗族文化里,螺旋纹同样载负着对祖先的缅怀。

●花草植物纹

花草植物纹在蜡染作品中多用于点缀装饰,而植物形状的描摹。有说苗族人民在历史的大迁徙中为了记录迁徙途中的艰辛跋涉,便将路途中的花草印于衣物上,以志对故乡的怀念。

●星辰山川纹

贵州苗族蜡染的纹样中星辰山川纹并没有具象的写实的纹样。有时一根弯曲的线条即代表山川河流,也可画作房屋,星辰。而这种抽象化的表达方式由于可以融入在蜡染作品的任何方面更能体现出其蕴含的深层意义,即对故乡河山的怀念和尊敬,已融入到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去。

传承与保护

――――――――

贵州苗族蜡染被列为贵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文化的内涵也逐渐被深入地挖掘,更多的文化元素被融入各种艺术品或商品中,使之更容易被世人发现并接受。

保护民俗文化并使之得以传承是我们每个旅游人的义务,希望在多年之后,还能让后辈感受到民俗文化的迷人魅力,人类文化的瑰宝仍能在文化历史舞台上闪耀光芒。

――――――――

如果对少数风格袋子感兴趣,购买贵州山宝免费送。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蜡染的起源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

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

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

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

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

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之乡蜡染之乡是中国贵州安顺。

安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黄果树瀑布、龙宫、屯堡文化(天龙镇、云峰八寨等)、天星桥、花江大峡谷等众多著名景点。

安顺有“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唇齿”的赞誉,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更是“商业甲于全省”。

安顺于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安顺有大量的蜡染作坊、工厂,涌现出洪福远等一批知名的蜡染艺人。

安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蜡染的发展传统的蜡染作为服饰的装饰,日用生活用品的装饰,从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中的蜡染服饰,到现代苗族姑娘绘制的蜡染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但作为纯观赏型的艺术品――蜡染壁挂,也就是“蜡染画”,是年轻的艺术,它从七十年代诞生,八十年代作为现代装饰画,走进宾馆,走向画廊,正一步一步地走进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

有人断言,继“云南重彩画”之后,“蜡染画”将风行全球,将出现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不管这个预言正确与否,但作为一种新的画种,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涌现出一批艺术大师,创作出一批高质量,有份量的艺术作品。

这才是最根本的。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白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的范畴。

另―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

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蜡染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青年一代已不满足于古老的传统纹样,而千方百计地从充满变革的新生活里吸取素材,加以改造,而使用在蜡染上,随着“蜡染热”的兴起,一些民间的“蜡染大师”纷纷到国外搞展览,作现场表演,他们凭空用蜡刀在布上画的直线,可以用直足来衡量,他们画的圆圈,可以用圆规来检验。

他们在艺术上力求突破程式化的造型,他们认为传统花样太呆板,而力求把花画得逼真,’画得“笑”起来;把鸟画活,画得飞起来。

结果失去了蜡染的装饰趣味,失去了蜡染的艺术特点,变成了用蜡染制作的床单花样,机绣枕头的花样。

传统的蜡染正在变异,而作为艺术作品的蜡染正在兴起,蓬勃发展。

在台湾,“艺术的培柒”和“工艺的蜡染早已分道扬镳,工艺的蜡染是作坊生产的蜡染纱笼;而艺术的蜡染是艺术家创作的蜡染画。

老一辈蜡染艺术家的作品,明显带有中国山水画的神韵,而年青艺术家的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色彩。

在英国,作为造型艺术的独立画种,艺术家自己创作的蜡染画,通过展览,画廊出售,价格十分昂贵。

在日本,以艺术家为中心的蜡染作坊,以传统的工艺,制作艺术家精心创作的艺术精品。

在亚州的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

艺术的蜡染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份。

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蜡染艺术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

因为蜡染生产的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

事实征明,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发展蜡染艺术是行不通的。

蜡染工厂在生产大批量的蜡染花布上,有它的优势。

而作为艺术品的蜡染,往往一张画稿只制作几张壁挂,甚至于只做一张壁挂。

目前又出现了以艺术家为中心的蜡染作坊这种作坊的优势,他们在制作,生产,销售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最能体现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这对蜡染艺术发展来讲,这不是倒退,而是一种进步。

在现代工业相当发达的日本,英国,仍然保存了很多艺术家的家庭作坊。

这些作坊的主人,既是画家又是工艺师、企业家,他们创作的艺术品,不是大工业的产品所能代替的,而这些艺术品的价格常常是工业产品的机十倍,甚至于几百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