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个妈妈写的《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的读后感(转载)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5-31 03:46   点击:11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个妈妈写的《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的读后感(转载)]

一个妈妈写的《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的读后感(转载)

原文网址:

如何和孩子对话—妈妈的读书笔记

上周四、五,我出差在外,巧好孩子爸爸也出差去另外一个城市,一个妈妈写的《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的读后感(转载)。因为清明节快到了,奶奶前两天就已经提前回了老家,所以这天晚上就剩下小家伙和爷爷在家了。我晚上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趁孩子没有睡觉前打了电话给家里。电话响了很久才听到孩子稚嫩而兴奋的声音。儿子和我在电话里面腻了半天,现在小家伙可以描述他一天都干什么了,还可以在电话里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人聊上好半天。好一会儿小家伙才把电话给爷爷。我问为什么那么就才接电话?爷爷告诉我小家伙正忙着玩呢,没有顾上接电话。看来小家伙的心情和心态都还不错嘛,这也让我放心了不少。

最近一直在看关于如何和孩子沟通方面的书。

记得在《怎么学会和孩子说话》一书的扉页上题道的一段话: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的父母。

… …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独特的方法和技巧。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心境,把自己也就变成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感情,孩子会因为你的话开心或是伤心,时刻记得教育孩子,而不是伤害孩子。

早晨在将近三个小时的飞机上,又通读了一本《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打造零距离亲子关系的66个秘笈》。这是这是一本告诉父母如何跟孩子说话的书。作者成墨初通过自己身边的无数教子实例,通过自己的切身成悟,总结了与孩子说话的各种有效技巧,以帮助父母们实现成功的家庭教育。

书里面基本上都是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场景来演绎教育的哲理与道理的。没有大段晦涩的理论文字,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把点睛的主题串在一起,让读者感觉置身其中,每个观点都是娓娓道来。

看看它的主题和目录设计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与细心。比如开篇之题名便是:孩子不听话,源于父母不会说话。人体里面通过五个故事串成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妈妈始终都是爱你的--比舌头更重要的是爱心,不仅仅需要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对孩子全身心的投入,然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心;在质疑孩子为什么不去学习的时候需要家长自检“没有身教,言教就是零”;不要用空洞而无意义的话语来支配孩子,那样等于在指挥空气,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废话也让孩子非常的反感;还有不要家长作风,对孩子来说家长即使是“能说会道未必传达真爱”孩子照样不服气,而我们的孩子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大人的“出气筒”,作为我们家长要“管好了你的嘴,甜了孩子的心”。

另外书中也总结了家长在管理中常犯的错误,体现家长“心中有爱,嘴下留情”,同时要“说话要有温度,让孩子感觉到温暖”等,还给了家长很好的建议,比如“善于表扬,学会批评”、“开口闭口都是为了爱”和“说话不止是动嘴巴,更要动脑筋”等等,读后感《一个妈妈写的《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的读后感(转载)》。

其实亲密母子关系,和孩子聊天是个特别好的沟通工具。良好的聊天既是美丽的,又可以相互了解,甚至还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轻松而平静地解决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和孩子在一起需要我们弯下腰来、蹲下来、坐下来,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拉着他的小手、搂着他的肩、摸摸他的头、顺顺他的头发,听他说话。因为孩子是需要我们对他的平等。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如何和孩子共同对话,如何教会孩子如何说话。现在也摘抄在这里,共勉:

⒈在与孩子共同生活中养成家庭对话的习惯:一位老人,每个星期天都带孙女出去吃冰淇淋,其实是为了与孙女聊天。可以一家人每个周末一起去散步;每天与孩子一起吃饭时让孩子参与大人的讨论;每天晚上到孩子的房间看看孩子,问孩子学校的情况,道晚安。

⒉与孩子一起讨论每一天的经历:引导孩子如何学会正确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克服各种困难,正确评判自己和别人,将这些经历形成美好的家庭故事。

⒊让孩子学会对话的技巧:常有这样的情况,每当孩子去玩回到家,父母问他:“今天玩得怎么样?”孩子常常简单答道:“还可以”、“一般”,就没有下文了。家长应督促孩子详细描述,向孩子提出具体的问题。同时,父母也这样做,如出差回来了,也要回答孩子提出的许多问题。如果与孩子交谈时遇到挫折,就换另一个问题,不要轻易简单了事。这实际上就是促使孩子把自己每天的经历编成故事,讲给父母听,父母也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觉得烦,家长要想办法促使孩子将他们每天的发生的事讲出来。要避免审问式,对孩子所描述的细枝末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⒋教孩子学会倾听:不仅仅是为了礼貌,也是为了接纳别人的话从而改变自己的头脑。听完孩子的讨论,我们可以说:“你的话真好,让我有了新的看法,使我进一步思考,我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看问题了。”对孩子的谈话中的“打岔”,千万别打断他,别讽刺他。

⒌让孩子在“社交礼仪”中学会谈话:常有人问:“怎样才能学会与人交往?”“怎样学会善谈?”作为父母应从小让孩子参与社交,学会社交礼仪,学会善谈。

另外,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时候打骂只是让孩子记住了身体上的伤痛,而没有记住为什么挨打。很多书中都提到家长在伸手之前要学会“制怒”。换个方式,能让孩子更加主动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比如沉默就是一个方法之一:

沉默体现威严。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没有礼貌,说话随便、轻狂等,父母并不作声,这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可能会立即收敛不良行为。

沉默让人慑服。父母发现孩子犯有严重错误时,不必急躁,反而表现出冷静沉思的态度,使孩子感到震慑和压力,摸不清父母将要怎样对待自己,于是就会自觉地将犯错误的情况如实讲清。此时,父母再有针对性地批评和指导,常会很起作用。

沉默就是批评。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就会使孩子无地自容,产生自卑或失去自信,同时还会招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所以父母表现沉默时,孩子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会默默地进行反思,并暗示表示悔改之意。

在出差期间读到的一些文字,整理出来,鼓励自己,让我们做个更亲切更理性的家长吧,让我们伴随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回忆。

〔一个妈妈写的《把话说到孩子心窝里》的读后感(转载)〕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交谊舞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