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最常见有问答兴趣话题导入
二、部编版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分析
首先需要认识部编版语文教材诞生的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小学教材的编著为“一纲一本”,改革开放以后,中小学教材开始探索实行“一纲多本”政策,2016年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审定是“一纲一本”(一套教纲配备一套全国教材)的格局的重启。
2017年全国基本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语文》和《中国历史》。2018年,全国七年级新生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语文》;全国一年级新生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语文》。这不仅是积极配合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等新课标的落实,是从国家层面让青少年从小在中国基础教育教材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科人文素养,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
整体外观
16开变4开,字体变大,图文并茂。
学段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识字量为2400,中学识字量为3800,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的识字量为6600。新课标格外重视课外阅读量,小学和初中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官方推荐古诗文136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栏目设置
高年级教材以单元设置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五大板块,其中低学段教材开设“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倡导亲子阅读,注重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由此可见部编版教材对阅读的关注度大大增加,还特别提出了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学校教育开始贯彻全民阅读。
实用工具性
每篇课文前新增的“预习提示”;改旧教材的“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自读”“课外导读”的三位一体;“自主阅读推荐”增幅,体现了编者对同学们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引导。写作指导科学化、可操作性变强。
体现在,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写作专题,如8年级下就设置《学写新闻》《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表达要得体》等梯度教学,且由原来只规定写作内容到偏重于写作技巧指导。新教材在预习的引导、阅读批注提示、课后思考提问、写作导引,无不丝丝入扣、曲径通幽,更可贵的是,能尽量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人文时代感
传统古文、经典名著篇目增多(小学古诗文占30%,初中古诗文51.7%),中学教材课文内容换血近40%,通过课文进行国家主权教育,学习民族精神和了解中华英雄事迹。部编版教材不吝表达它对“文”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紧密贴近时代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符合国家倡导文化复兴、文化强国的主旋律。
老版的35篇课文,新版里仅存7篇。余下的文章,有的惨遭淘汰,有的则被移到另外5册。如《芦花荡》《蜡烛》等就不见踪影了,而《阿长与山海经》就被挪到了7年级下。选文的取舍和挪动,全是因为本册书的编排思路的变化,如《白杨礼赞》《昆明的雨》入选8年级上,正是写作《语言要连贯》的需要,体现了“以读促写”的教学智慧。
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总结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应用中就有所呼应。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国家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养发挥奠基作用。
新课标的提出、部编版教材的落实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预示着语文的延展性正在变大变广。
三、口语交际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呵呵。有很多好处比如说:你在学外语的时候光写和读是为了过考试,多说是用人间交际过程中用的,大多数人是为了交流学外语的,如果你出国真正的有用的就是口语,如果你的口语不好你也想一想给别人的影响也不好啊!加油!
四、口语交际教学分析
经过认真地观察,我发现在三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学生的口语交际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 交往沟通兴趣弱
其实“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做出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改变,尤其在情境设计上一改以往干涩、空白的交际环境。如“我的暑假生活”中的两幅插图用以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景;又如“名字里的故事”出现的情景泡,提示了学生交流的对象。但是学生对表达兴趣不浓厚,课堂问答千篇一律或人云亦云;或者沉默不语,导致课堂互动沉闷。
(二)成段表达不规范
由于学生刚步入中年级,笔者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这样的两类现象:胆大学生发言积极,却是夸夸其谈,讲话不完整,不规范。胆小学生站起来说时,态度扭捏,说话声音小,一遇到老师引导追问,立刻低头不语。
(三)对象意识不明显
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口语交际的编排来看,编者注重了“口语”强调了“交际”。而笔者在课堂经常看到交流的学生以一种回答老师问题的角色出现;或者以口述习作的形式表现,浑然忽略和老师、同学的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如:“身边的小事”笔者在走进各小组交流时,听到的都是一个个独白式的小故事,至于对方所讲的内容浑然不顾。究其因就是学生缺少交际意识,不善于沟通,把口语交际简单地理解为是自我的一种陈述
五、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口语交际教材分析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
鲁滨孙又是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
星期五是一个朴素的人,忠诚的朋友,智慧的勇者,孝顺的儿子。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岛上度过了多年 。
六、口语交际教材分析报告
回答如下:幼儿园古诗教材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 教材概述:介绍教材的名称、版本、出版社、年级等基本信息,并简述教材内容和主要特点。
2. 古诗选材:分析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包括作者、题材、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3. 教材编排:从教材的结构、主题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教材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4. 教材配套:分析教材的配套教具、课件、音频等资源,以及是否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提高口语表达和语感。
5. 教学反思: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教材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古诗教学。
综上所述,幼儿园古诗教材分析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教材的特点和价值,为幼儿古诗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七、口语交际教材分析分为哪几部分
口语交际和口语交际教学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用口语对话,交流,口语交际教学是教的学生,所以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