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友不交阿谀奉承的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试译如下:
无与谀人交。
注:
1、无:通“毋”,不要。
2、谀人:善于阿谀逢迎的人;惯于阿谀逢迎的人。
3、交:结交;交往。
二、古人交际用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汉语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先秦文学的书面语与其时代的口语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论语虽在我们现在看来很难理解,但在那个时候却是口语,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本语录,不可能用太多书面语,而实际上当时书面语和口语并没有真正分开,人们还没有什么书面语的意识
为什么后来出现了书面语和口语的分野,关键在于后来人对先秦文章的崇拜,秦汉以后的人们由于这种崇拜纷纷模仿先秦语言,在书面上仿照先秦样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口语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词汇和语法的变化都很多,可熟面上却被人们刻意的保持下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当然古人对先秦汉语的模仿并不到家,他们只能摹仿一些固定成语,如未之有也、何如、如之何、何有、……之谓也等等,在一些细微的词汇上却经常露出马脚,而这些就是我们研究各个时代书面汉语不同之处的依据
例如:尚书里的禹贡一篇,表面上说写的是夏禹留下来的文字,但其中的词汇完全是战国时代的语言特点,因此我们断定其为伪作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知识分子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栋梁,加之古代中国的教育并不普及,因此文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就更喜欢把文章写的生涩难懂,渐渐与当时的口语分离
这种现象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时才得以停止
可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白话文学并没有因为古文的生涩难懂而停止下来,从南北朝到明清都有表现,以明清的章回小说为例,最开始的三国演义还比较保守,并没有用白话,而是浅显的文言,水浒传开始就已经用白话文写作了,这些白话文作品体现了当时的口语,可谓别具一格
白居易的诗虽然老妪能够看懂,但绝不是平白的白话,否则便不能称作诗,诗歌是需要诗人的艺术加工的,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意象都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虽然老妪能解,但也不可能是完全的白话
三、人之相交,贵识天性,因而济之! 文言文注释
应该这样译: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要的是在于识别对方内在的性格,根据这方面对他进行帮助。
四、朋友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布衣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
一、布衣之交
读音:[ bù yī zhī jiāo ]
释义:老百姓间的贫贱之交。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愿君以此从卫君游。”(君与文虽是贫贱之交,但是希望能够和卫君一起游览。
)
二、刎颈之交
情感解析异性缘不佳?烂桃花多?长期单身?资深中港台老师为你解答你的情感问题
读音:[ wěn jǐng zhī jiāo ]
释义: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
三、莫逆之交
读音:[ mò nì zhī jiāo ]
释义: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出处:《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
)
五、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文言文答案
出处: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文言文答案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就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形式似“淡”,实则志同道合,友情深厚。鲁迅和翟秋白以前从未谋面,只凭书信往来,就相互信任;当危难来临之际,却相互伸援手,肝胆相照。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答案实例二:鲁迅和翟秋白以前未曾谋面,平日相交只是书信往来,两人的交往看似平淡,但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表现出君子剑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所以,这个例子证明君子之交淡如水。
摘自《百度.作业帮》
六、求一句文言文,说的是和贤人交往,自己也变得高雅;和庸俗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变得粗俗。求原文,求出处
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朱和赤:可以释义为红色的东西;而墨和黑即是说黑色的东西。红与黑相对,红可以理解为红是正义的,好的。黑则相对是邪恶的或不好的。不管你跟着其中任意一方的人,都会被其拥有的品行所感染。换句话说就是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
赤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古代形容将士〔将军和士兵〕。比如说赤子,你和他们在一起就会和他们一样拥有一颗赤红的心从而成为一个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的将士;而你若跟着那些墨者〔即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就会被其书气所陶冶成为一个读书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