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怎么做到抑扬顿挫的感觉
演讲怎么做到抑扬顿挫的感觉
演讲怎么做到抑扬顿挫的感觉?语调即讲话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停顿,在演讲中,富有节奏感的语调不但能让演讲内容朗朗上口,也更容易打动听众。做到抑扬顿挫不仅需要演讲者吐字准确清晰,还需要语调随着演讲内容的更迭而变化。可以说抑扬顿挫的语调是演讲者情感色彩的直观表现,可以让听众耳目一新。以下就是我为您整理的:演讲怎么做到抑扬顿挫的感觉。
意大利有一位音乐家,他非常擅于发觉不同音调给听众带来的感受,在一次演奏中他生动地再现了抑扬顿挫的重要意义。这是一次没有任何音乐器具的舞台表演,他从容地、有节奏地、有变化地为场下听众数了一次数,从一到一百,每一个数字在他口中都有不同的发声效果,听众们无一不为之倾倒,有人洗耳聆听,有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后都变成了热烈的掌声。由此可见,抑扬顿挫的语调在舞台上有着特殊的效果。
然而,抑扬顿挫的演讲效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有的人即使做了充足的演讲准备,也会在站上讲台的一刹那方寸大乱,下一句的演讲词是什么已然忘记,更不用说抑扬顿挫地进行词句修饰。所以说,要想很好地掌握抑扬顿挫的演讲技巧同样需要练习,在这里着重讲述重音和停顿的运用。
一、重音的运用
不只是演讲,在日常交际中我们也常常会运用到重音,它一方面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区别词义的效果。重音通常有以下三大类型。
1. 语法重音。这是指特定的语法规律下的重音,比如某个字在词典中要求被重读,那么当它运用到某段话中的时候也当重读,否则演讲者就会犯基础的语法错误。
2. 逻辑重音。在演讲中特定的内容和重点部分可以运用重音,比如领导在总结会上进行公开讲话,讲话内容有轻重缓急之分,所以领导也多会运用重音来强调重点。
3. 情感重音。演讲者为了表达自身感情和独特思想会在演讲中安排重音,这里的重音不一定重,也就是轻重音,它往往会和停顿相搭配,从而起到区别和强调的作用。除此之外,演讲者还可以利用提高音量、拖长音节、一字一顿等方法来凸显重音。
二、停顿的运用
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让整个演讲氛围变得自然生动,也能够给听众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不至于让演讲变得拥堵急促,一般来说停顿有以下四大类别。
1. 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指语法上对停顿有一定的要求,通常中心词和附加词之间应当有一个停顿,另外,标点符号处也应当有停顿,停顿时间的长短根据符号的.不同各异,标点符号按照停顿时间的长短可依次排列为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演讲者切忌犯语法停顿错误。
2. 逻辑停顿。逻辑停顿也称思路停顿,它既可强调演讲内容,也可为听众提供思考的时间,当然这种停顿也能够为演讲者提供呼吸换气的时间。
3. 情感停顿。情感停顿也称为心理停顿,它为情感服务,能够体现微妙复杂的心理感受。例如,“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停顿)敬业、负责、甘于吃苦!”这里的停顿就能够凸显出演讲者情绪的激昂,也能够瞬间拉回听众的思绪。
4. 特殊停顿。特殊停顿能够在演讲中起到特定的效果,可变含糊为明确,例如“比较便宜的一套(停顿)仍然价值一万元。”这种停顿就表现出这一套物品的贵重;可变平淡为着重,例如“许久以来众人都(停顿)颇为看好他。”也可变直白为起伏,例如“在座的人(停顿)谁(停顿)都心知肚明。”还可变紊乱为整齐,例如排比句的运用。
重音和停顿作为抑扬顿挫的两大关键点是演讲者应当注意的,无论是登台演讲还是日常交流能够把握好语言的抑扬顿挫,通常都能够吸引听众。以上就是卡耐基口才培训学校我为您整理的:演讲怎么做到抑扬顿挫的感觉。
;
如何段练好自己的口才呢
口才从一下做起:
学识阅历 思维品性 方法技巧 平时从这三方面入手就足够了 !
这边提供几种方法 :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2)背诵法
我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
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7)角色扮演法 。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8)讲故事法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