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训练:
产生共鸣不仅需要发音的腔体,也需要腔体里的空气,深呼吸与共鸣状态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沈湘教授说:用 深呼吸的感觉把腔体打开等在那里唱。没有深呼吸就没有高位置, 声音越高说明气就越通。从最高的共鸣位置到最低的呼吸支持需要 “一米长”的距离,保持“深呼吸”与共鸣“高位置”的良好发声 状态。发声训练要求胸腹之间的气体和上面各种腔体之间的气息要 想通,只有上下通气、里外通气、以气带声,才能控制好的共鸣音色。高音唱不上去,说明气息用的不深,所以加强呼吸训练是掌握发声 共鸣的基础。
2、发音位置训练:
发生共鸣的基础在胸腔, 只有把声音落下来,胸口以下感觉越空、越放松,气息就越通,共 鸣的音响效果就越好。正确的发音位置应该在胸口的第二颗纽扣的 位置,发声训练时要张开嘴,让气流贴着咽璧向下吸着唱。保持腹 部上提的呼气感觉与胸肋肌肉扩张吸气的力量形成对抗,反复训练 “贴着咽璧吸着唱”,让声音落在胸口上,气息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3、练习哼鸣:
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练习哼鸣有两种方法:一种开口哼鸣,让声音进入鼻咽腔, 然后轻轻哼唱。另一种是闭口哼鸣,双唇闭拢,贴着咽璧吸着哼。
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三种,即口腔、胸腔和头腔。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自己的妙处: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
不同的共鸣组合可以帮助你发出不同程度的声音,低中高音的发出就是共鸣发声的体现。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正确的鼻腔共鸣应是圆润的,声音靠前的,并具有自然美。训练鼻腔共鸣可以采用闭口哼鸣的绨习和以鼻韵母的发声练习,如安、肮、烟、央、湾、汪、人、辰、音、英等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