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样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8-16 12:20   点击:246  编辑:admin   手机版

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和孩子多说话、多讲故事。

孩子的语言能力有4个方面,即听说读写。其中听和读是信息输入,是基础;说和写是输出,即语言表达。听是声音输入,听说话,听读书、听故事;读即阅读,靠视觉输入,看书阅读。语言表达能力有说和写两方面,说话是口头表达,叙述、诵读、陈述等,写作属于书面表达。

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0岁左右主要是口头表达,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大学要求书面表达要求一段比一段高。不管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都要求阅读一定量的书籍(中小学每年最低读50本课外书),经典的诗词、散文要能背诵。这是语言的信息积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基本功。没有这个基本功训练,提高语言能力就是空谈。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交际、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训练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效果更好一些:一、教师应亲近孩子教师应主动亲近孩子,给予孩子们父母般的关爱,让孩子们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亲近感。在亲近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角色转换,使自己富有童趣,具有童心,和孩子们一起“侃天说地”,甚至一起“数天上的星星”,听小鸟唱歌,看小河舞蹈……由此创设良好的人际语言氛围,在教师的引导、参与下,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二、教师应多一份赏识赏识是一种爱,一种赞扬,一种默许。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孩子洒下春雨般的滋润,蕴育无限的语言绿地,也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自信。至此,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点燃了“求知欲”的火把,解开了“表现欲”的绳索,即便是胆小的孩子,也能在赏识的雨露下活跃起来。三、教师应多一些童趣童趣,是孩子特有的童心、乐趣,是他们形象思维、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孩子们因为具有童趣,所以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他们因此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而非世俗的世界。所以,教师此时不是“大人”,而是“孩子”,是“懂事”的孩子,他与孩子们交流的语言是儿童化的语言。由此,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们生活在浓浓的、具有童趣的、爱的氛围中,师生间没有心灵距离,情感交流如三月融融的阳光。四、教师应创设交际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流,这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只局限于课堂,那不算是全面的培养,我们还应放眼于课外,充分利用祖国的山山水水、虫鸟鱼兽、花草林木来熏陶、感染孩子,启发他们的心智,利用绮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来解除学生心灵上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丰富而多彩。总之,从小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决定着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怎样培养”是方法论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去钻研,探索,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星知计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