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9-15 00:46   点击:2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

还有几个月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了,在上小学前他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适合学龄前孩子思维特点及理解接受方式,小学是以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的学习,从教育的连续性角度来说,过渡期质变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社会意识和抽象与逻辑思维这两方面的心理品质培养. 一、社会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力等,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围绕此,过渡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如理解规则意义,遵守生活、学习中的基本规则等. 2. 培养独立性,如自我意识 独立意识;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培养任务意识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包括成就动机、责任感的培养和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4.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如对同伴、集体的积极情感,学着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交往技能等. 5. 培养主动性,包括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好奇心,以及保护孩子发现、寻找新的经验的渴望,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活动并主动去实践等. ● 以上各方面,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重点培养后三个方面. 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孩子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以及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入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的认、读、算等课业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家长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逻辑运演和抽象符号操作等,以及主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围绕此,过渡期的教育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阅读准备 (1) 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 (3) 培养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 (4) 发展方位与空间知觉. * 幼儿园和家庭培养重点在(1)、(2)方面 2、 数学准备 i. 数量关系的认识(等量关系、传递关系、相对关系、可逆关系、 包含关系). ii. 理解应用题题意,理解解题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简单的数学,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等 iii. 萌发注意、发现、探索的兴趣. 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过渡期的主要教育培养内容后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实际水平循序渐进的耐心引导、启发、鼓励,不提过高要求或硬逼孩子;二是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有更多地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总之,两种倾向客观上都会加大过渡期的坡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明智的家长应该做到“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是你的不放心让你的孩子没有了锻炼的机会,不要对他说他做的不好,做这些会影响学习,久而久之他也会以此为借口不去学习自理的!这个年龄不小了,好多事其实他都会做,只是从来不做,就形成了习惯,即使让他做他也不一定做的好!现在妈妈你要放开手,让他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即使他做的不好你也不要急着帮他完成,做的不好就在来一遍,妈妈可以教他如何做好,但绝不可以帮他做,我想做这些事不会影响他的学习!人都要自立的不是吗!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步骤/方法:

1。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小孩子是一张白纸,要画上美丽的图画需要家长去引导。从不会走到会走路,那时走路的样子可能很可爱,但这也是人生跨出了一大步。我们不要怕孩子会不会摔跌,会不会摔疼,因为那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可能我们家长怕这怕那,把许多事情给包办了,那恰恰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机会。早上起来,我们会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先不要计较他穿得舒服不舒服,等他穿好后再帮他整理整理;吃饭让他自己吃,哪怕饭粒掉了一地,不要责怪他,那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

2.要从兴趣入手,不要强求。孩子看着我们拖地总觉得好玩,也拿来拖把帮我们拖,可结果把地拖得像在画花,我们还是表扬了他,结果一次比一次起劲,一次比一次干得好。孩子的刷牙也是从兴趣开始,那时他看我们刷牙很有趣,也吵着要拿牙刷来刷牙,也这样,养成了他每天刷牙的习惯。如果我们强求他拖地或刷牙,可能到现在他还不想做。

3.少指责,多肯定,多帮助。孩子洗脸洗脚把水弄得满地都是,我们不会大声去责怪他,而要教导他如何洗脸洗脚;饭吃完了,他把碗自己拿到厨房去,不小心打碎了,我们只是让他下次小心。孩子是聪明的,他会自己琢磨如何一次比一次好。只要我们家长多指导,少插手,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尽自己的努力去干,相信他会越干越好。

四、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等都要靠我们老师来教导,作为身兼多职的副班主任,怎样做好起始年级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早日投身于学校生活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知”即让学生知道该干什么。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离开妈妈的怀抱,独自过着一种陌生的生活,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真是前所未有的事,全然不知所措。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娱乐,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起床后怎么洗簌、穿衣、整理床被,都不知道。这时,老师就要一一告诉他们怎么做,并且耐心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会做为止。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我注意以自己的演示为主要方法,一遍又一遍地做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毛巾要怎么样挂,脸盆里的洗刷用品怎么摆放,床头柜和抽屉分别放什么,衣服和被子怎样叠放,洗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直到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要求做一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开展了“谁的小手最巧”、“今天我当小老师”、“红花送给小能手”等活动,鼓励孩子们互帮互学。

“情” 即培养学生的情感。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肉,在家里过着妈妈宠着、爸爸护着的王子、公主般的生活,乍的来到全新的环境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会哭、会闹,会闷闷不乐,会精神不振,这样还能投身于学习吗?不可能。这时老师必须扮演好一个父母角色,与他们玩耍,与他们谈心,时不时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摸摸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就象自己的父母一样爱他们。慢慢的,他们就会忘记家里的生活,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老师、同学产生好感,也会快乐的学习、生活。

“理”即运用道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指导。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了解的知识较少,并对老师的一些要求理解的不够,这就需要我们用晓之以理的方法让他们懂得。比如要求学生午睡要安静,经常会有个别学生做不到,有的还会偷着讲话,会频繁起床小便,影响到别人。我就把书上讲解人体生物钟的知识告诉大家;休息时间,人的大脑也会处在休息状态,就需要有充分的休息。如果不入睡,大脑就要继续工作,就像一部机器一样,总是不停开着,这样大脑就会很累,我们的精神和体力就得不到很好的恢复,上课就会打瞌睡,这样就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在比如要求学生不挑食,我就告诉学生:人的成长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就是靠不同的食品、蔬菜和水果提供的。如果长期挑食,就会使自己的身体缺少很多营养,就会经常生病,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行”即培养形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一个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生活常识等方面遵循哪些规矩?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他们不能正确区分。我们老师要一一告诫他们,并让做的好的同学做出示范,让他们评,让他们辨,让他们学。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不要一味指责、一味批评,而要多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自信,给他们鼓励,时刻鞭策他们、激励他们,给他们一个快乐向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逐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进步,这样既让家长放心,又为孩子们回到家时能再次得到家长的表扬创造机会。

开学初一段时间一年级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难点,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过程。作为副班主任,既要当好一名教师,也要当好一名“父母”,更要当好一名知心朋友,给他们知识,给他们慈爱,给他们关爱,给他们友谊。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轻松活泼、团结向上的氛围中学习,健康的集体里成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