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评价方案

181 2024-04-22 06:06 admin   手机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及时有效地促使教学效果的反馈,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和《课改纲要》的思想和要求,我制定了一年语文科学发展性评价方案,倡导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

二、评价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三、评价时间:201x~201x学年第二学期

四、评价原则:

1、鼓励性原则: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或区分好坏,而是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改进学生的学习,增进教学的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学生,促进发展。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

3、公平性原则:任何工作只有在公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真实有效,评价的公平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积极有序地开展。4、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不仅要关注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也就是把考试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平时的观察、记录等)有机结合起来。

五、评价内容:

(一)阅读评价(14分35%)

1、朗读(课内课文9分)

评价学生朗读能力,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内古诗文4分课外古诗文5分)

(二)口语交际(14分35%)

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流利跟别人进行交流。

(三)平时表现(12分30%)

评价学生是否按时、主动完成作业及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主动订正作业;上课能否积极主动发言,听课是否认真。

六、评价方法:

1、内容比例安排:

评价内容

朗读

背诵

口语交际

平时表现

分值安排

22.5%

22.5%

35%

35%

2、评价标准:

阅读评价方法:

(1)朗读(9分)

能正确朗读100―120字小短文。(7分)(读错3个字以内不扣分,读错5个字扣1分)

能正确读出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得2分。

(2)课内古诗文背诵(4分)

背错3个字扣1分,错3个字以内不扣分。

(3)课外古诗文背诵(5分)

背错3个字扣1分,错3个字以内不扣分。

(备注:本次考试背诵环节邀请家长参与)

口语交际:

考评内容:1、讲一讲“六一”儿童节你是怎么过的。2、语文书78页续讲故事。

评分标准:

1、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12分―14分)

2、声音一般,态度有点拘谨。能大概讲述小故事,基本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9分―11分)

3:声音不够洪亮,态度不够自然。不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不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7分―9分)

(备注:本环节邀请家长参与)

平时表现:

1、按时、主动完成作业,作业正确率100%,主动、及时订正作业。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10分―12分)

2、比较按时、主动完成作业,作业正确率95%以上,基本会订正作业。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偶尔发言。(7分―9分)

3、完成作业欠按时、主动,作业正确率90%以上,订正作业欠主动、及时。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极少积极发言。(3分―6分)

七、评价结果:

多元评价结果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进步,树立学习的典型榜样,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评价分数

阅读

(朗读)

普通话朗读正确

普通话朗读流利

普通话朗读有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及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语文课程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6年级

7~9年级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1-9'CLA'3)

一、教材编写建议(1-9'CLA'3.1)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CLA'3.1.1)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9'CLA'3.1.2)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1-9'CLA'3.1.3)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1-9'CLA'3.1.4)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1-9'CLA'3.1.5)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1-9'CLA'3.1.6)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9'CLA'3.1.7)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9'CLA'3.1.8)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9'CLA'3.1.9)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9'CLA'3.2)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1-9'CLA'3.2.1)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1-9'CLA'3.2.2)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1-9'CLA'3.2.3)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9'CLA'3.2.4)

三、教学建议(1-9'CLA'3.3)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9'CLA'3.3.1)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1-9'CLA'3.3.2)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9'CLA'3.3.3)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1-9'CLA'3.3.4)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1-9'CLA'3.3.5)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1-9'CLA'3.3.5.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1-9'CLA'3.3.5.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1-9'CLA'3.3.5.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1-9'CLA'3.3.5.4)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1-9'CLA'3.3.5.5)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四、评价建议(1-9'CLA'3.4)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1-9'CLA'3.4.1)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1-9'CLA'3.4.1.1)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1-9'CLA'3.4.1.2)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1-9'CLA'3.4.1.3)

(二)阅读(1-9'CLA'3.4.2)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1-9'CLA'3.4.2.1)

2.朗读、默读的评价。(1-9'CLA'3.4.2.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1-9'CLA'3.4.2.3)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1-9'CLA'3.4.2.4)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1-9'CLA'3.4.2.5)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1-9'CLA'3.4.2.6)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写作(1-9'CLA'3.4.3)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1-9'CLA'3.4.3.1)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1-9'CLA'3.4.3.2)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1-9'CLA'3.4.3.3)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1-9'CLA'3.4.3.4)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四)口语交际(1-9'CLA'3.4.4)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1-9'CLA'3.4.5)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

一、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五、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错误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师只做PPT,不敢写字。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有的地区,特别农村地区,识字环境比不上城市,对识字写字的量反映比较强烈。本次修订具体目标有改动:控制识字写字的字量,提高常用字的书写质量要求。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

一、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五、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错误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师只做PPT,不敢写字。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有的地区,特别农村地区,识字环境比不上城市,对识字写字的量反映比较强烈。本次修订具体目标有改动:控制识字写字的字量,提高常用字的书写质量要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