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8-13 20:51   点击:275  编辑:admin   手机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有的想法。那么对于自己的孩子现在上一年级,作为家长的我们是重点在成绩上,还是品德或者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呢?我们要做出合理的判断,那就一定要找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学习这件事我们要找到的规律是什么?一是孩子的成长特点;二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一年级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年的孩子有这么一些常见的特点:年龄小,观察能力差,比较能力薄弱,有序的思考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这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来,孩子会表现出下面这些特点:

在心理上

1、以自我为中心。目前入学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个性上会比较任性。到了学校在课堂上,当别人在发言,他可能还会举手喊“老师”,要求自己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2、活泼好动,贪玩。这一年级这个年轻阶段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很大。

3、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很敏感,对新鲜事物也很感兴趣。比如当他在仅仅有问的看书,一听到周围发生什么声响马上就吸引过去了。我们通常也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对新事物的新鲜感比较强,但是时效性很短,比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出一会又弯了.

4、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为什么要学习?一年级孩子是不太清楚的。为什么要复习也不清楚。这个阶段主要以模仿为主。

在认知上还停留在主观认识层面

一年级儿童的认知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无意识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停留在观察阶段,没有思考过程。不过,在学校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性和抽象概括性正迅速发展。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儿童记忆中还是占据着主要地位。

在智力发育上,还是很稚嫩

对现实和空想、对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还很模糊。思维比较具体形象,善于机械式记忆。一篇文章可以背下来,但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就是纯粹一种感性认识,还没有理性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观认识,而非客观认识。比如认为会动的物体就是有生命的,跟自己一样。

看题很容易按错,方位感很差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的特点

比如希望和恐惧交织的心理,会担心老师喜不喜欢我啊。课程多了自己能不能学会啊等等。有自豪感,进入学校了感觉自己长大了。是哥哥、姐姐了。比如有的小朋友就会叫幼儿园的小朋友为幼儿园的小bb!

接着我们来看一年级的教学目标!

数学的教学目标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小学数学。

3.学会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的教学目标有: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

纵观所有科目都是有具象向抽象进发。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产生畏难心理,逃避心理,甚至厌学心理等等一些负面的心理产生滋长。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关注的显然是以培养他的自信,培养他做人,做事这一块。成绩应该是最后的。重点是品德与习惯的培养。多给予小孩子鼓励,多给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给孩子时间成长!小学的成绩主要体现的是学习习惯。

我们应该听过古人讲过:“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人成长的基本规律。遵照这个规律走自然而然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