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王》的作者是谁呢?

94 2024-04-05 07:36 admin   手机版

《老王》的作者是谁呢?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杨绛原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原名杨季康。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

1941年杨绛开始了较多的文学创作。1942年冬,杨绛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杨绛的代表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等。

《老王》的文章赏析。

《老王》开篇就交代了作者和老王的关系。作者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坐”和“蹬”是不平等的,我们是主雇关系。一个“常”字交代了作者照顾老王的生意,这也是老王对作者感激不尽的原因之一。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基点存在差异,情感交流必然存在隔阂的状态,所以作者和老王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无话找话的“说着闲话”。老王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一种“珍惜”。

还课堂语文本色

        花了很长的时间读完了 黄厚江老师著的《还课堂语文本色》,这是一本彰显着黄厚江老师语文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好书,翻开精致淡雅的封面,就立刻被内容深深的吸引。

        本色语文是“语文本原”、“语文本真”、“语文本位”。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

        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语文学科,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对照黄老师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日常语文教学。不禁汗颜:自己何曾好好思考过什么是语文的规律,自己何曾好好思考自己每天上的语文课是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自己有没有在自己的地里种过别人的庄稼。

        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课程目标、文本特色、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处理,应该考虑到内容、形式、语言三个层面。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针对学生的问题,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真正达到教学共生。

        一切为了学生是硬道理。我们应该常常这样问自己:课文的解读,是从学生立场出发的吗?我们设计的问题,学生能回答吗?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在意的是谁?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教学活动的安排,真正的动机是为了学生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出发点并非源于学生的需要,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文本解读的深刻和独到,考虑的是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独特。一节课下来,我们对自己课堂的满意程度,也常常取决于作为教师的自己精彩与否,而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收获,学生的精彩。

        中学语文是教文育人。听和读,不只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感受和体验说话人和作者情感的过程,理解接受他们思想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互动过程。说和写,也不只是一个信息输出的机械方式,而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过程,甚至本身就是思想和情感萌发衍生的过程。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任何人的语言习得都不是依赖于课堂中教师的“教”,高明的老师也只是帮助学生养成语言习得的良好习惯,提高语言习得的实践效率而已。

        语文学习,有很多内容是没有办法讲没有办法教的,有很多内容是讲和教没有多大用的,必须依靠学习者自己的习得和体悟。语文学习习得重于学得,素养重于能力,积累重于方法,综合重于分析。

        没有读黄老师的这专著之前,根据我十多年语文教学的感受,我对语文教学有着一些自己的不成体系认识,这些认识都来源于自己的日常教学,它们没有理论的支撑,也没有得到过谁的认可。但是我始终有这样的感觉: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读到黄厚江老师以上的观点,我终于找到了共鸣,找到了理论的支撑。我欣喜若狂,于是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做法:在日常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不断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黄厚江老师的《黔之驴》,把一篇寓言解读为三个故事:一个关于驴的故事,一个关于虎的故事,一个关于好事者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解读都紧扣文本,都引导学生解读出不同的寓意,并且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有效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文本解读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多向解读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黄厚江老师的《老王》,从传统教学重点理解老王,到把理解杨绛作为教学重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理解老王,不仅仅停留在理解他的善良和不幸上,而是更深层次地走进了老王的内心需求和渴望。理解杨绛,也不仅仅在于理解杨绛对老王的同情和不尊重上,而是更深层次地探究了杨绛与老王内心的距离与冷漠。

      读黄厚江老师的教学对比,更清晰地认识到黄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着本色语文的真谛。反观自己的文本解读,反思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大多都是浅层次的。这样想来,自己的语文课或许很少能给学生在阅读初感基础上有新的更深刻的收获。读黄老师,认识到自己离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很远很远。

      《还课堂语文本色》给我很多新的认识和感悟。路漫漫而修远兮,对于语文教学之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