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1.尊重孩子的需求,给予正面积极的信息
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和尊重孩子的需求,用心聆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孩子的人际交往都是从需求开始,刚出生的孩子会用眼神与人交住。当他用眼睛看着你,你总是回应欣喜的笑,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比其它孩子更活跃;他能通过你的笑荣来感受到你对他的回应。再大点儿的孩子,他们会问各种问题,大脑中有着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会的问题或暂时不能满足的需求也要给予回复,而不是置之不理,或唬弄他“说了你也不懂,一边玩去”。孩子其实是最敏感的,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与父母的互动中得到爱的满足。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问什么都没有错,关键是大人的态度,如果长期置之不理,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爱问问题,也不爱和你互动,长大一些他也可能会慢慢变得和你一样,对于不想回答的问题置之不理,回避问题。
平常应该给孩子多讲述一些关于平等、宽容、诚信、互动等好品质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果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出不好的习惯,如撒谎,不理人等,要及时予以指正和引导。
2.注重与孩子交流,给予鼓励和肯定
孩子早期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玩耍时,会出现想主动但是又害怕、害羞,不知道怎么开口加入,有的会拉着妈妈的手露出渴望的眼神……这时候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学会开口去跟小朋友交流,第一次父母应该做出简单示范,让他们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教会他怎么开口,并带领他去小伙伴旁边,鼓励他学自己刚才那张,开口表达。当孩子,试着开口就已经成功了一大步,不管讲得好与坏,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告诉他们这样很棒,告诉他如何在下次再做哪些会更好,教他们一些沟通的小技巧,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可以吗?”“我们一起玩,好不好?”“玩具借给你玩,我一会儿再玩”等这些语言,使孩子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还可以交他们用适当的方式结合身体需要进行沟通,让他们觉得与人交往没那么难,体验到到沟通交流的喜悦。当然,也要鼓励孩子独立去面对和解决自己遇到的人际矛盾问题;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引导幼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锻炼乐观、开朗、坚强的品质。
平时可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沟通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自信;还可以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去公园、参加聚会等,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出去和朋友聚会时,让孩子在旁边看着你是如何和朋友交流的,给他树立榜样,当然聚会时也不要忽略孩子,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做交流、互动。
3.树立榜样,协助孩子与同伴交流,让学会分享与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友好相处,是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前题。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具有安全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会将这种安全感带到他的社会关系中,更容易认同同伴或他人。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应创造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健康积极的交往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和谐、温暖。孩子在生活中易模仿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最后变成自己的习惯。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反之,有些父母自身性格比较内向或冷淡,不太乐于与人交往,这些性格特点也会影响到孩子,长大了也不乐于与人交往。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还是需要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给孩子做好一个榜样。
怎么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集
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及策略
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同伴交往困难将影响儿童以后的社会适应。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通过模仿与学习,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使同伴不愿与其交往。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父母离异或不和对幼儿的影响极大。在没有双亲或虽有双亲却没有爱的家庭中,幼儿常因缺乏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由丧失感、挫折感、不安全感等引发的欲求不满,使他们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 托幼机构的影响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不注意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特征。
米勒等人(Miller & Gentry,1980)总结了几项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对一个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因此,一个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的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幼儿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