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交往史上较早的人物是?
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玛窦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去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
利玛窦向中国社会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的观点,开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
利玛窦与徐光启等人合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前六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几何学方面,还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共同翻译了《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圜容较义》等。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
利玛窦所写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关于友谊的格言上百则。
同时,利玛窦还积极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首次将《四书》译为拉丁文;与郭居静神父一同编修了第一本中西文字典《平常问答词意》,首次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
二、元朝在交通和对外贸易方面有何发展?
元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广、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声望威震亚、欧、非三洲。因此,中国与亚、欧、非诸国的交通往来及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有了空前的发展,各国的使节、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
中国的近邻高丽(朝鲜)、日本以及安南(越南)、真腊(柬埔寨)、缅国(缅甸)、罗斛(泰国)、木剌由(马来半岛)等东南亚诸国,都与元朝有密切的联系。高丽与日本派来大批的留学生,许多高丽人长期定居于中国。
南亚的僧加剌(斯里兰卡)、尼波罗(尼泊尔)及印度半岛诸国与中国的交往也很频繁。至于中亚和西亚的波斯、阿拉伯各国,当时都在伊利汗国的统辖下,与元朝的往来更是畅通无阻,十分密切。
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交往,也达到了前代所未曾有过的深入程度。除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作者马可·波罗外,罗马教皇和法国曾先后派使节来到中国,元朝也曾派人出使欧洲诸国;元朝的使臣还到过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东非国家;著名的旅行家、摩洛哥人伊本拔图塔也曾来中国长期旅行,并担任过元朝的官职,他写的旅行记中记载了许多亲眼所见的中国情况。
由于中外交通的频繁,中国人发明的罗盘、火药、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同时阿拉伯人的天文学、医学、算学知识陆续传到中国,基督教也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元朝的海外贸易也很发达。在灭亡南宋之前,陆道贸易占元朝对外贸易的主流。元朝的丝绸之路,从敦煌分天山南北两路往西,通向中亚、西亚和黑海北岸。灭南宋之后,海道贸易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海运运载货物量更多、来往更便捷、可达到的地域更广。
宋代的海外贸易已十分繁盛,元代海外贸易比宋代还要发达。元朝政府灭南宋后,原在南宋任泉州市舶使多年的阿拉伯商人蒲寿庚降元,元朝政府即任命他为福建左丞,处理泉州一带的海外贸易。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作市舶提举司,简称市舶司。元朝先后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温州、广州、杭州等地设立7个市舶司,后经过改组合并,到1297年,并为泉州、广州和庆元三个长期存在的市舶司。广州是我国最早兴起的海外贸易口岸,宋代时居诸港之首;宋元之际,由于屡经战火而元气大伤。
泉州在元代最为繁荣,取代广州成为第一大港,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为泉州全城遍植刺桐,所以“刺桐港”的名声誉满海外,其繁荣程度比宋代的广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代时,与其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不过五六十个,而元代则多至140余个。元代海上贸易的范围,东到高丽、日本,西达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海船从中国输出的货物主要是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进口的商品主要有丁香、豆蔻、胡椒等药物,象牙、犀牛角、珍珠、钻石、沉香等宝物和香料。元代海外贸易的兴旺,是以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达的手工业和农业生产为依凭的;同时它又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元代频繁的中外交往和发达的海外贸易,大大加强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方面让中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以对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又使中国人民在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中,能够学习到外国文明的长处
三、元朝海陆交通的影响?
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的建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元代与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交往频繁。
海路交通情况上,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普遍使用,人们普遍掌握了潮讯、信风、气象规律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海上交通异常发达。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通往亚洲各国,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沿岸。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进行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条路以南海为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四、西汉至元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西汉到元朝对外交往都是对外开放,元朝时马可波罗来华!
五、中西交往最早的人?
如果说是和少数民族交往最早的要数张骞出使西域,因为西域是现在中国的国土,所以不能说是中西方交往,后来到了唐有了鉴真6次东渡日本和玄奘到了天竺即现在的印度,但是他们都不是西方的,只有到了元朝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才算是真正的中西方交往的第一人。
到了后来明朝有了利马窦在中国传教也算是比较早的人物了,中国一直都虚骄自大,所以较早的人物里没有中国人。
六、元朝中外外交的历史史实。?
元朝国内交通空前发达,商业较唐宋时期有很大发展,出现大都,杭州,泉州等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中外交往也很平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元朝时的海外贸易范围也很广,最远到达了非洲和地中海东部。
七、元朝时期东西方交往频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元朝疆域较广 且为多民族国家 并推行开放的贸易政策,海外贸易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