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民间红白喜事,上宾就座敬酒应该怎样说?
在我们鄂西北山区有'红、白喜事’一说法,红事就是婚、嫁类的喜庆事,宾客较多必须有人掌总主持,方言称‘知客,'知客`在十里八村绝对属‘能人'范筹’,能说会道舌绽莲花只是能胜任‘知客‘这一能力的极小一部分,懂礼节、知乡俗,反应快、知识面宽……等方能在众多来宾中应付自如,为主人撑脸面处理一应大小事物,为喜事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陪同出嫁'新人'一同上出席婚礼的方言称‘送亲’,是重中之重的贵宾,一般'送亲'是叔、哥两辈儿二人,婚礼过后酒宴开始,'送亲’分两桌,每亲都由婆家身份等同的陪座,方言称‘陪客',知客’待客人坐定之后,跑马灯玩花船般穿梭于两桌之间或站在高处,面对客人唱‘酒歌',歌词内容都是赞美客人厚道、英俊,主家殷实富足之类誉美之词,即兴演唱兴口拈来,类似于道情、长串的顺口溜之类乡音俚语,穿插点无伤大雅的玩笑,限于篇幅歌词就不再细写了。
有年过七旬老人去逝,一般都当作'白喜事儿’办,逢有白喜事儿,哀伤的的氛围就少了许多,我们这里有'娘亲有舅,爷亲有叔`一说,就拿娘亲有舅举例吧,八九十年代通讯落后,有老人仙逝,主家首先得请知客,有经验的知客把一应所需人员、物资料理妥当后,方才安排人员去舅家亲戚处报丧,方言称‘送信儿’。丧事儿要比喜事儿简单,但礼节也必不可少,待舅家悼丧亲戚快到时,知客领着孝家长子并有锣鼓乐队远远由孝子'下礼’(跪迎)……
就餐开席时,首桌上席必须是舅舅家亲戚,知客也唱酒歌儿,但这次的酒歌内容就不全是征对客人了,一般是赞美逝者生前勤劳、善良和孝子尊老孝顺以及对帮忙打理丧事的劳作人员的叮嘱、代表主家的感谢之情,穿插讲清‘人死大家葬’的道理。丧事时知客唱酒歌涉猎的人员多,所以时间也相对比较长,一般一段酒歌儿歌完,用餐的人饭也快吃罢了……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你那里也有这样民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