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顺口溜?

225 2024-05-29 18:20 admin   手机版

一、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顺口溜?

排队问题是一年级数学的学习重点,关于排队问题,常见的有这3种题型:

1、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

2、从前面数排第4,从后面数排第3,一共有多少人?

3、从前往后数排第4,后面还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

关于排队问题,最简单的做题方法就是画图了,但画图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如果遇到应用题的排队问题,需要列式计算,画图就不适用了。关于这三类题的做题技巧,我们也有相应的做题口诀:

如第一题的“前有3人,后有4人”,做题口诀是“前+后+1=总人数”

第二题的“从前数排第4,从后数排第3”,做题口诀是“前+后-1=总人数”

第三题“从前往后数排第4,后面还有3人”,做题口诀是“前+后=总人数”

二、班主任如何和尖子生谈话?

1、一定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要在培养尖子生方面统揽全局,

一是要加强对尖子生的情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的辅导更重于知识的辅导。

二是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尖子生的辐射作用不可低估。尖子生对班级和年级形成浓重的学习风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着潜在的作用。同时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尖子生自己的提高和发展。 2、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尖子生并不一定是各学科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也有一些相对较弱的科目。

任课教师的作用就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渴望,而在这中间任课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鼓励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料,并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高考试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试题命题中,越来越重视对考生本身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在兼顾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适量增加一些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构造或收集一些报刊

三、幼儿园数学对应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选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1、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探索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1)启发探索法要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3)教师的提问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师的启发下,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5)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开导、鼓励,并给予帮助。

  2、游戏法

  游戏法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戏方法有:(1)有情节的游戏,如看电影按票号坐座位;(2)运用感官进行的游戏,如听鼓声说数;(3)口头游戏,如数数歌;(4)竞赛游戏,如倒数比赛等。

  3、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是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概括出简单本质特征和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运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幼儿可以获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能运用之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如幼儿在认识了三角形之后,知道凡是有三角三边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在学过1、2,3,4,5的排列规律后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赏法、观察法、谈话法、归纳法、演绎法、情景法)

  4、比较法

  比较法的目的是通过两组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按照比较的形式来分,可分为对应比较(如重叠等)和非对应比较(如单双排的不对应等)。比较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1)比较过程中要引导幼儿进行认真观察比较;(2)教师要以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要围绕重点要求进行),指导幼儿进行比较;(3)观察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努力发现,并学会总结和归纳。

  5、操作法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如何优化数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更有效主动地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呢?实践中,我发现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幼儿时期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所以一些新颖的、有情节的、变化的、让他们动手的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通过操作活动,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这种材料多数是幼儿身边常见的自然物品、玩具等),并且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使他们都有操作的机会,独立进行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操作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1)为幼儿操作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2)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要对幼儿讲清楚操作的目的和具体操作方法;(3)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和探索;(4)操作过程中要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思索;(5)进行结果讨论,帮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整理归纳,明确概念,向内部思维活动转化。

  6、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目的是通过教师展现直观教具并结合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呈现出来。讲解演示法运用过程中要注意:(1)演示的教具要直观,易于幼儿理解接受;(2)教师讲解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四、五岁儿童语言能力强就一定数学不好吗?

五岁儿童语言能力强,并不一定数学就会差 ,语言能力强,至少说明他们的情商很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商就会低 ,他能够滔滔不绝的说话,就说明他的思考能力是比别人要高很多 ,所以他的数学也会很好,因为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一年级设问句讲解?

1,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2,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3,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 设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1,设问句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例如: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2,反问句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例如:"难道数学有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设问句例句

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