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哪些“开会戏”拍得精彩的电影推荐?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2-06-11 10:17   点击:251  编辑:平育   手机版

开会在企业组织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做决策、商讨合作、训练员工、分配任务、头脑风暴等等,但有调查发现公司居然要花费15%的开支在会议上!然而烧钱的会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员工们又是怎么看待会议的呢?

小编百度一下,发现大家好像是这么看待会议的……

所以,有人笑称:“开会如戏,全靠演技!”

在开会的时候,大家用炯炯有神的目光,表现出对领导的关注,用善意的微笑,表达出对同事意见的支持与赞同,即使此时头脑中已闪现出无数条吐槽的弹幕,“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啊!”这一表现,用专业术语来讲呢,叫做“表层动作(surface acting)”。

表层动作是指员工在工作场合中通过调控表情行为,如面部表情、动作姿势、声音语气等,做到最起码从表面上看,符合组织需要的情绪展现规则(黄敏儿,吴钟琦,唐淦琦,2010)。这么说来好像有些抽象,看下面的图就懂了!

阮经天在节目中,男扮女装做空姐,被其他人“嘲笑”,内心想必也是一万只羊驼在奔腾。可是就他的“工作”性质而言,作为空姐,不应对顾客表现出“愤怒”这一消极情绪,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地保持围(微)笑。

以往对表层动作的研究集中在员工和顾客互动的情景当中,研究发现它会造成员工的情感耗竭(俗称心累……),服务的质量与表现也会随之降低。

那么在开会这一情景设定中,表层动作对员工是否有着相似的影响呢?Shanock等人(2013)的研究为我们揭晓了这一答案!

他们招募了数百名员工作为被试,分别来自各种类型公司的中层,并且会定期参加会议。首先,员工通过在线的方式完成表面动作量表和知觉会议有效性量表,来测试题目和会议情境的切合程度,以及员工对会议有效性的评估。并在三个月后,在线完成情感耗竭量表以及辞职意愿量表,来测试员工“心有多累”和对离职的意愿。因为在同一时间填写问卷,员工的心理状态会比较相似,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例如:员工在开完一个低效的会议后,心怀抱怨地填写问卷,自然会觉得会议不高效,自己心也累。但如果换一个时间,再心平气和地填写,这两方面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实验中控制了工作岗位层级(joblevel)。因为一般来说,工作岗位越高,越有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然也更少地有表层动作。

经过上述调查,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表层动作本身直接就会加强员工辞职的想法和增快情感耗竭的程度。此外,员工在开会时,越多的表层动作,就越觉得会议效率低下,进而体会到情感耗竭程度就越高,并且辞职的想法就越强。

也就是说,在会议中,员工越去隐藏真实情感与想法,越会觉得心累,觉得开会简直是在浪费生命,有种想要卷铺盖走人的冲动。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长期有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让他们患上“会议恢复综合症”(meeting recovery syndrome)(Rogelberg, Shanock, & Scott, 2011),即他们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从会议后的消极情绪中缓过神来。

而对于公司而言,同样有着巨大的损失。不仅公司会流失很多好点子,还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最后,员工要是任性地跟公司说再见,公司不仅损失了一名人才,而且之前招聘、培训付出的一切都付诸东流了。Oh My God!

因此,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公司,首先不能让员工受如此委屈!公司应是员工的坚强后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被支持的,进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这也启示公司,对于负责会议事宜的员工来说,需要把他对意见的开放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样也有助于员工更自在地去表达想法!

十二公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