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辩论题
室内集体互动小游戏适合幼儿园的宝宝们一起玩,以下是两个简单易做的小游戏:
1. 传球游戏:
准备一个小球,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围成圆圈的孩子们手拉手,依次将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直到小球传回到原来的小朋友手中。游戏可以加大难度,让孩子们脱下鞋子,用脚将球传递给旁边的小朋友,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协调能力。
2. 跳绳游戏:
准备好一根长绳,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让一位孩子拿着绳子跳绳,其他孩子拍手或者拍打大腿,配合着跳绳的节奏。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下一个孩子接替跳绳,直到每个孩子都跳过一遍。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这些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和友谊。
二、幼儿园幼儿辩论赛辩题
1、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2、正方: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利于成才
反方: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
3、正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在于发挥个人专长
反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不在于发挥个人专长
4、正方:效率必然牺牲平等
反方:效率未必牺牲平等
5、正方:不破不立
反方:不立不破
6、正方:不以成败论英雄
反方:英雄自以成败论(应以成败论英雄)
7、正方:近墨者黑
反方:近墨者未必黑
8、正方:知足者常乐
反方:不知足者常乐
9、正方:强将手下无弱兵
反方:强将手下多弱兵
10、正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反方:总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11、正方:好心总会有好报
反方:好心未必有好报
12、正方:响鼓无需重槌敲
反方:响鼓也需重槌敲
13、正方:事实胜于雄辩
反方:事实未必胜于雄辩
14、正方:有志者事竞成
反方:有志者事未必成
15、正方:万事开头难
反方:万事中间难
16、正方:有付出就有收获
反方:有付出不一定有收获
17、正方:笨鸟应当先飞
反方:智鸟应也要先飞
18、正方:不知者不为过
反方:不知者也为过
19、正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好
反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好
20、正方:不要“自扫门前雪”
反方:应当“自扫门前雪”
21、正方:不要“见风使舵”
反方:应当“见风使舵”
22、正方:不可“得寸进尺”
反方:应当“得寸进尺”
23、正方:不应“吹毛求疵”
反方:应当“吹毛求疵”
24、正方:不可“异想天开”
反方:尽可“异想天开”
25、正方:“一意孤行”,应当称赞
反方:“一意孤行”,应当批判
26、正方:“难得糊涂”好
反方:“难得糊涂”不好
27、正方:“班门弄斧”不可取
反方:“班门弄斧”又何妨
28、正方:“嫉妒之心”不可有
反方:“嫉妒之心”不可无
29、正方:“狂妄之心”不可有
反方:“狂妄之心”不可无
30、正方:“杞人忧天”不该贬
反方:“杞人忧天”实该贬
31、正方:人心叵测
反方:人心可测
32、正方:高枕无忧
反方:高枕有忧
33、正方:开卷有益
反方:开卷未必有益
34、正方:应以理服人
反方:应以礼服人
35、正方:成事在天
反方:事在人为
36、正方:干一行,爱一行
反方:爱一行,干一行
37、正方:“做”比“说”重要
反方:“说”比“做”重要
38、正方:小事也应计较
反方:小事不应计较
39、正方:从小事做起
反方:从大事做起
40、正方:机遇出人才
反方:机遇未必出人才
41、正方:成功靠实力
反方:成功靠机遇
42、正方:学习比实践更重要
反方:实践比学习更重要
43、正方:高分高能
反方:高分未必高能
44、正方: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
反方:听话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45、正方: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是矛盾的
反方: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不是矛盾的
46、情在理先/ 理在情先
47、技术引导观念/观念引导技术
48、狭路相逢智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
49、人的成功是基础重要/还是机遇重要
50、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那个更重要 ?
51、高智商是否高品格
52、学历与能力那个更重要
53、天赋与勤奋那个重要?
54、人生的美在于瞬间/永恒?
55、现在社会是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
56、现在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57、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
58、学校该不该对网络限制?
59、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
60、大学生兼职利是否大于弊?
61、思想与行动对我们来说哪个重要
62、注重实物与精神哪个重要?
63、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与塑造人格哪个重要?
64、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注重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
65、自我肯定重要还是社会肯定重要
66、机遇与奋斗哪个重要
67、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68、大学生广泛社交是否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69、大学生应先考研再工作,还是先工作再考研?
70、做事最重要是过程还是结果
71、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应先立业后成家?
72、企业用人以德为先,以才为先
三、幼儿园幼儿辩论赛题目大全
要有点创新,不能老套,又要贴近实际。 如:该不该自力更生。学习课本知识多点,还是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多点。他们慢慢已经进入青春叛逆期,可以围绕与父母相处的问题进行辩论。
四、幼儿辩论赛题目
1.教孩子如何创立或支持一个论点。如果他们还很小,就让他们从一个他们同意的观点开始。选一个容易的对或错的观点,比如打架,问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叙述一下为什么他们这样想。
2.布置一个辩论主题。让辩手感到自信最好的办法是让辩手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你必须让孩子罗列出所有的他们觉得能够支持他们的论据,然后从中选出最重要的。让他们把这些论据排序,然后挑出他们认为最强大的论据,并给出事实依据。
3.写下反方的观点,罗列出认为反方观点错误的原因,并且思考对方观点站得住脚的可能性。比如在辩论是否可以打架时,让孩子思考一下哪种情形下打架是可以接受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来计划怎样在辩论中反击,甚至能够起到使他们的观点更有力的作用。
4.教孩子在辩论时用运用身体语言。在练习时,让孩子面对你,强调他们必须随时保持和对方辩手的眼神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姿势。让孩子了解有时候要运用一些手势来加强效果,要避免两个手总是垂在身体两边。 5.教孩子如何让他们的嗓音的收放自如。 如何把停顿结合到辩论中。让孩子避免用过长的句子和过快的语速。鼓励孩子大声自信的辩论。
五、辩论赛辩题大全幼儿版
意思是: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辩论出自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於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餘,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説之。”《新唐书·徐岱传》:“於学无所不通,辩论明鋭,座人常屈。” 明 沉自徵 《鞭歌妓》第一折:“幼喜文章,颇能辩论,説剑谈兵,自许以功名显。”
六、幼儿辩论赛流程及规则
1.多听。
让孩子听成人重复又重复讲的某个词或某句话,加强他听力的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如妈妈讲话、爸爸念儿歌、小鸟叫声、电话铃声、汽车响声等,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大人边要孩子注意观察,边讲这些简单的词:“妈妈”、“爸爸”、“小鸟”、“电话”、“汽车”等,让孩子理解并学说。
2.多认。
通过图书、标签、照片、广告画等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认识事物,经常教孩子看图形和符号学说话。如故事书上的人和物、马路上的红绿灯、公用厕所门上的男女符号,照片中的家人留影形象以及各种鲜艳的广告画等都可与实物结合反复辨认和反复学说。
3.多唱。
孩子天生就喜欢音乐,他们会很注意地听成人唱简单的歌曲,特别是边唱边做动作的歌舞表演,如放一盘节奏明快的录音,“拍手踏脚歌”,边唱边跳:用你小手拍拍拍,用你小脚踏踏踏。重复唱和做,这些歌词能帮助孩子掌握词汇学习语言。
4.多指。
孩子一时还难以掌握的某些词、某些说不出的话,可以在接触事物时让他用手指,如到公园去散步,可以问:“红花在哪里?”“蓝天呢?”“大树呢?”给孩子穿衣袜时,可以要他指出“哪是衣服”,当给孩子洗脸时,可以问他,眼、鼻、耳、嘴各在何处。孩子能指出,表示他已理解。他在听成人说的名称时,还可以模仿发音。
5.多练。
当孩子对说话发生兴趣后,虽然他还不会以规范的语言正确发音,但他会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并不在意有没有听众。这时成人千万不可打断他,或笑话他,而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学说话的机会和让他敢于说话的良好气氛,如给他吃饼干或苹果时,将两三个字分割开来说饼一干,苹一果,宝一宝,谢一谢,吸引他以最大的兴趣模仿,多多练习。
6.多帮助。
细心观察孩子的行动,通过他的面部表情,体态语来猜想他的意图,若是他讲不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时,你可帮他一下,适当地代他说出想要说的话。如他面对着大门,拿起自己的帽子时,你可问他:“你想到外面去玩吗?”当他的眼睛闭着打哈欠时,你可试问:“是不是累了,你想去睡一会吗?”当他用手指着冰箱时,可以问:“你是不是想要吃西瓜?”你猜对了,孩子会表现高兴,有时猜不对,会使他失望、流泪,甚至发脾气,这时你可再问,也可以鼓励他再表示自己的要求,不管怎样,你的孩子会立即作反应。这些都能促进他努力学说话。虽然有时他说的话不一定能听得懂,甚至含混不清,但毕竟是开口学着说了。
7.多鼓励。
要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学说话,孩子有了充分的说话机会,就会像自来水龙头被打开,水冲出来一样,或者像阔步鸟出笼一样自由地欢乐地舒畅地说话。父母这时应该像运动声上的“拉拉队员”一样的给他加油,给予他鼓励:“说得真好,再讲给我听听。”若他开口说:“妈妈,球球。”意思是“妈妈给我皮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他能将两个不同的词连成一句话,来显示他的要求。这应该大大地鼓励,但是,在孩子学语言时大人也不宜过分地夸耀,以免影响他积极表达的情绪。尽量使小儿感到快乐和有趣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种父母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父母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有语言、用父母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孩子表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