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问题和英文不英文的没有关系,就是你要讲什么的选题,用中文英文还是日文韩文都没关系。
先给出结论,再分析为什么。
结论就是:在大家熟悉的选题中讲出新的、意外的东西。
注意:不是用让人眼前一亮的选题哦,而是熟悉的选题,但是演讲内容要有新的意外的东西。
先分析为什么,再来告诉你怎么加入新的意外的东西。
一、为什么?
知道为什么电影公司喜欢翻拍经典活着拍续集吗?
因为观众对于这些主题很熟悉,而喜欢=熟悉➕意外。
《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什么能让东西显得酷》介绍了一个心理学的结论:
你之所以觉得某个东西美,是因为你比较熟悉这个东西。这里说的美,简单说就是你喜欢,你觉得好看。心理学家做了无数个实验,让参加试验的人选他喜欢的东西,最后大家选出来的都是熟悉的东西。所以这个效应叫做“多看效应”,意思就是“看得次数多了就喜欢了”。
但熟悉和重复还不一样,重复会让人审美疲劳。
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意外的场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才会特别喜欢它。反过来也成立,如果你整天面对一个熟悉的事物,哪天它突然给你来点意外小惊喜,你也会觉得它特别美。
举个例子,有一个音乐应用软件,最开始设计算法的时候,是只推荐用户没听过的音乐。但是在内部测试的时候,程序出现了一个bug,在给用户推荐新的音乐之外,还错误地推荐了一些用户已经听过的、甚至很熟悉的音乐。这样测试了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后来程序员发现了bug,立刻改正了,让程序只推荐新的音乐。结果发现,改正后的算法反而没有原来的算法受欢迎。所以其实人们并不喜欢完全陌生的东西,并且总是希望能从新东西中发现点熟悉的元素。你要做的,是在新奇和熟悉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工业设计大师雷蒙德·洛威也有一个类似的设计哲学,就是“陌生又熟悉”。洛威发现,人的确喜欢新东西,但如果东西太新了,又会让人觉得害怕。所以他的原则是“ 尽可能地前卫,只要能被人接受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设计特别大胆,而且观众能立刻理解。
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要写个课题计划去申请研究经费,你就应该先考虑一下这个原则。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找人写了各种课题计划,有的是很新奇的,有的是比较熟悉的,随机交给专家评审。结果发现,专家打分最低的计划,恰恰是那些想法全新的计划。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创新没问题,但不能太新。当然那些毫无新意的计划的得分也很低。实验证明,最容易获得经费的课题,是那些在已有成熟概念之上的改良式创新。这大概就是革命性的创新一开始大家都不支持的原因。
就连风险投资界也是一样。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创业公司的想法太新颖了,投资人根本看不懂,就肯定不会投钱。如果你的概念太旧了,也没办法获得投资。最容易获得投资的创业思想,是把那些已经被市场证明可行的想法,用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好像Airbnb成功了之后,有人想出一个商业模式叫Uber。怎么向投资人解释Uber呢?你可以说,Uber是出租车界的“Airbnb”。
总之,面对这个世界,你不能一味迎合,而是要敢于任性地加入一点新东西,但也不要太新。那些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东西,往往是在熟悉和新奇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讲完这么多例子,回到我们演讲上来,如果你的选题特别新,谁都没听过,那么抱歉,估计大家都不会喜欢。
二、如何在熟悉中增加新和意外?
什么样的演讲是好的演讲?
熊浩老师曾说:什么是公共表达的彼岸,是我们最渴望追求的目标?是新思想。人们对新知怀有永恒的期待。最有价值、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够让你的公共表达投射范围远往弗界的那种力量,叫新思想。
黄执中说:新观点,最值钱。真正打动我们的绝对不是某种常识的重复,一定有新的东西。
就像奇葩说为什么大家喜欢看这些辩手辩论,因为他们的话题新吗?不,这些话题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话题,但是他们每一次切入的角度都让我们觉得非常的意外。
想要讲出新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里面有例子有解析有方法。
演讲教练Yuki:邹韵1分30秒的演讲,就做到了演讲的最高境界,这三个方法你值得拥有!是的,这个“新”有不同的层次,新的故事、新的观点、新的知识、新的表述、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资讯,等等,都会给你的演讲增加意外的成分。
所以,不要纠结选题啦,试试找到新的东西吧。
喜欢请点赞哦,真心喜欢你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