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更有效督促学生学习?
我每周24节课时量(我也是醉了,基本都在上课),担任一个50人的班级班主任。目标是一群18岁的少年。上课的时候认真上课不想其它,下课的时候交代班干部相关当天要注意的事宜和要注意的工作。课外活动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德育问题(长时间的谈话)。晚自习巡班观察学生各方面情况(纪律、学风、情绪、状态),我一周有3个晚上坐班。周一下午(不上课),班干部例会后。巡寝室找学生聊天,了解寝室卫生和氛围,了解有无学生作息异常。突发情况,动用午休。学期末学生离校后,翻看教务系统,掌握学生学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寒暑假会偶尔翻学生基本情况表,熟记学生家庭情况。
前提1:培养可靠的班干部团队。
前提2:一定要保证和学生有近距离相处的时间。
1、凡是听见任课老师发具体个例牢骚,就立马跟进。从任课老师、学习委员、课代表、学生自己了解他具体的问题。班主任负责学习态度引导的教育和谈话、安排优秀学生对其一对一学习方法上的互助、定期了解学习情况并做引导回馈、与家长沟通在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必要时请求家长请家教,并做好个例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的第三方沟通,让任课老师不放弃学生,学生对任课老师保持好印象。
任课老师提起的学风大情况。开学习动员班会解决,班干部会议提出进行日常行为强化。
任课老师不发话,就表示任课老师心里有数。就放手。当班主任的确很费神= =
前提1:和任课老师保持适度主动性沟通。
前提2:和任课老师保持好同事关系,班团干部节假日都不要忘记任课老师,该说客套话还是要说的,该送小礼物还是要送的。(有支出,班费出)
2、年纪不大的老师,有亲和力的优势,劣势是:无论如何要坚持原则。在坚持原则和保持良好师生关系,这对新老师是一个难的课题。不分男女,一视同仁。即不要和男生打成一片成哥们,也不要刻意疏离女生。分场合,工作时候按自己的性格风格,是高冷的就保持高冷,是逗比的……嗯,稍微收敛点。工作之外私人场所,你对待你的弟弟妹妹是怎么样的,就用同样的心态和言语,肢体语言少用。男生也一样。
注意点:一定要坚持原则。然后给自己成长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老师也是要成长的,尤其参加工作前两年。多请教负责人的老教师心态上的问题,技法问题偏向于自己多试多摸索。
3、和全部家长沟通一次,了解家长大致性格。基本一通电话就知道了。做好记录。
(1)有些家长是不愿意和老师打交道的。那就说话官方一些,不要过多批评学生,说明学生一些还不错的地方,有待加强的地方,需要家庭教育帮忙,感谢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学生稳定就不联系,学生不稳定就联系一两次,不求解决问题,但求给家长个印象。小老师为了你的孩子一直在努力,虽然可能成绩出不来,但老师也有一直关注和努力。
(2)热心和老师打交道,具有主动性的。那就被动等联系,说学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细致,你了解的学生情况和爸妈对孩子的了解情况,大致相同,会很受这些家长的信任。所以一个班主任对学生一定要有了解,这基于书面材料的了解和长时间近距离的观察。然后再提出孩子面临的问题,这种家长的配合度极高。
(3)努力做好第二点,成绩会慢慢出来的。班主任就和交响乐团的指挥一样。看似不需要,一旦少了,一个班立刻崩溃。
4、这个问题太大。就说一点。我带班,在第一个学期,会花极大的心力和时间去组建一只好的班团干部团队。从心理心态、工作技巧、意识形态、前途规划、得到的奖惩、外出活动联谊很多方面进行”洗脑“。而且一洗就是快到毕业……带干部队伍不能松懈的。不合适的干部,做好心理沟通之后,果断更换。选干部,我倒是比较独裁的,不民主。但接受学生意见,凡是提出意见的,一定反馈跟进。凡是提出要求历练的,就给机会历练,不介意副职多,能力好就上,能力一般就告诉他怎么做,时间久了能力一般的孩子,其实一般自己都会放弃。
5、我喜欢班主任工作其实大于教学工作。因为同样的知识点一讲N多年,就算研究不同的教育教法,但实在会腻。一个知识点,不同班重复上讲,其实是会恍惚的。“这句话,我在这个班讲过没有……”是很现实的问题^ ^
但是当班主任,对于我这种出了大学又进学校的人来说,是很宝贵的社会经验。我和不同的学生、学生家长接触,每天处理一切皆有可能的问题,很有挑战性,也很有乐趣性。最重要的是,带出一班品格素养优秀的学生,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比只带出好成绩的学生的成就感,高太多。
如果精力充沛,我愿意当一辈子的班主任。
愿每一个新老师,都温柔地对待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都被老师们温柔地对待。
我们看着他们成长,便成就了我们自己的成长。
浅谈如何有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一、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那样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有效沟通过程。这种有效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与学生相处几小时的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师生沟通不仅仅是促进教育产生效能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哲学家布贝尔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意蕴都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因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建立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二、师生沟通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学生固然有学生的牢骚和不满:老师为什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老师这么“凶”?教师也有教师的不满和失望:为什么学生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学生不配合自己?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自己?不满和对抗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得很突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较重的职业压力 “现在做老师,越来越不容易了,压力非常大!”这是许多教师谈起自己职业时的感受。 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而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改革又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又进入夜校进修。尤其,现在教师职业也实行聘任制度,并且还开始在社会上推行教师资格考核,即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之后也可以来当教师,教师们不得不正视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趋重视,现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与缺陷被提了出来,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对教育的诸多不足津津乐道,并且一致将职责的矛头对向教师,教师成了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象征。教师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沉重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们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他们不愿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与学生沟通,更害怕因与学生多沟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烦事”。有时候,教师还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状况的更趋恶化。2、阅读量少、面窄 1999年,中国教育报社曾组织过一次有关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阅读面比学生窄。 2001年,中国教育报又组织实施了“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在回答“是否经常阅读”时,91.2%的教师肯定了自己,但7成教师每天业余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到1小时,不常阅读的原因,80%的人选择“没有时间”。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价值取向明确――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阅读种类结构中教参读物高居榜首。这一方面表明教师们确实都非常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过分依赖教参教学是否也说明部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存在欠缺。 调查表明,教师阅读状况与教师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教师个人获奖情况都与各项阅读指标明显相关。师生沟通不同于其他人际沟通,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引导性,这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师生沟通的内容涉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为此, 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必然会导致师生沟通的种种问题。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日趋多样。很多情况下,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况已超出了他们的老师。教师们惟有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东西,才能与继续学生沟通,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3、错误的师生观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
一、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爱,尊重并接纳学生
宋代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力量,学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愿意去接纳老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接纳和尊重是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但是,他在老师的眼里仍是一个有潜力和有价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他们成长以后,常常会说是老师起初对他们无条件的接纳,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他们是在这种正面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的。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面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幽默的语言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感到快乐,喜欢与幽默的老师交谈。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时使用委婉的技巧,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除了幽默的语言外,还可以用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含蓄手段;或者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用不同的眼神传递信息,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运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沟通
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送去赞赏的笑容。对于后进生,则给予更多的亲切和友善的表扬,给予关怀的目光。
四、及时的表情与适当的批评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责任感和荣誉。也许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鼓励都会改变学生的一时,甚至是一生。赏识教育家周弘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批评重要,但批评的方式更重要。批评应重在未来的改进,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有些老师一味地训斥、责怪,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感。教师在批评时,可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用暗示的话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侧面敲击一下,但不太伤害他们的面子。
五、课余时间多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在课余时间找机会与学生交流,并参与他们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老师容易亲近,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表情严肃认真,课后也经常难见笑容,学生觉得这老师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说沟通。每一位老师,既要能当严父又要能当慈母。在学习之余,与学生谈谈生活上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老师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对于他们的发问、好奇,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回答。
六、以文传情,拉近距离
教师还有一个与学生沟通的方法,那就是用文字进行交流。我曾经与班上的学生交换日记,日记里的每一篇事情都让我得以了解学生的心情,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诚挚的文字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促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闹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能够触觉敏锐,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没有成见,都能一视同仁,尽量对所有学生接纳的程度都一样,心目中绝无宠儿。
事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尽善尽美,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14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