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而且是一门巧妙的艺术。说它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是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原则和特点;说它是一门巧妙的艺术,是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依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有赖于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充分发挥,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得到艺术享受;既形成技能,又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智力。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反映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高尔基)。作为教师,要将自己的
“知”转化为学生的“知”,必须依靠语言;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育人,也必须依靠语言。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着示范作用。有人对教师的语言作了如下概括:“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特别是数学教学,本身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乏味,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应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启发性、变异性和趣味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必须准确
1、语言准确性的基本特征是准确、严谨与规范
所谓语言的准确,是指概念的揭示、问题的剖析、内容的阐述等都必须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例如:“数位”这个概念,如果说成“个位、十位、百位、……就叫数位”,这就没有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而应表述为“数位,是表示各个不同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又如:讲分数的乘法,如果给学生作出如下的归纳“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首先应将带分数化成分数,然后再乘”,这种说法貌似在理,实则不准确。这个“不准确”就出自“首先”二字。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通常”。所谓“通常”是指一般的、常用的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所谓语言的严谨,应该是无懈可击。如“一个数的约数是由它的质因数组成的”这句话就说得不严谨。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数的约数,除1以外,还包括它的全部质因数和质因数的乘积。”如18的约数是:1;它的全部质因数是:2、3;质因数的乘积是:2×3 = 6,3×3 = 9,2×3×3 = 18。即18的约数有1、2、3、6、9、18。
所谓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是指要遵循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基本规律,不能用生活语言代替数学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表达对象的确切含义,清晰地感知教学内容。如“1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说法,是不规范的。“1平方米”是表示面积单位的名数,“正方形”是图形,二者无可等同。
教师数学语言的准确来自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的自我修养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课堂用语的严格训练。为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语言,课堂上不可以随便信口开河。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启发性语言来实现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启发性语言具有诱发激励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启发性语言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学生通过计算找出教师所给出的一组数哪些能被3整除之后,教师可“挑战性”的宣布:“下面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同学们可随便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就这样一句话,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体现变异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要求教师从多种角度、不同方位着手,寻求把数学知识阐述得更深透的多种可能性,而又不拘泥于常规的脱俗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到多样而又统一,奇异而又和谐,发散而又凝聚。这样做,将给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企图创新的心理机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变异性,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导言设计的多种多样,如:开门见山,点出课题;层层设问,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故事切入,引趣激思等等。这些导言形式的灵活运用,都会令学生耳目一新,有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变异性,还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起伏跌岩。首先,要注意停顿。停顿是保证说话清楚、加深印象的一个主要方法,也是学生领会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来源。停顿的时间要适当,不能太短,讲话象爆米花一样,学生听得缓不过气来,会使学生既不能领会意思,又容易疲劳;不能随便停顿,讲课时把一句话弄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听起来很费劲。其次,是注意节奏和重音的处理。讲课有张有弛,有板有眼,富有节奏感。为此,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关键地方,重复几句;枝节问题,一点而过。讲授的速度要定好节拍,其快慢要与学生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一堂课,叙述事件,明快清晰;说理论证 ,沉稳冷静;关节点处,声音舒展。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语言要热烈奔放,富有节奏;学生疲劳时,语言要机智风趣,诙谐幽默。
语言的变异性还通过语气的使用来体现。语气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讲课的生动及感染力。讲课中要注意区分和使用叙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不要总是一种语气到底,要伴随着课堂中教学进度的推移,所用教法、学生的情绪及注意力以及师生间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趣味性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许多小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师未能很好把握数学知识中许多有趣的东西,用有趣的数学语言加以引导,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王国。
有趣的数学语言能引人入胜,能在课堂上“栓”住学生、“迷” 住学生,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把学习数学知识视为一种享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和具有童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