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医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3-20 14:03   点击:26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作为一个医生如何提高与患者沟通能力?

这让我想到有次一个老年患者,术后出现了伤口裂开,拆开敷料的时候,肠子都能看得到,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常见,也不算是严重的并发症,进去重新做个减张缝合就行了,但术前谈话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个病人不是我的,只是我值班碰巧遇到了,术前主管医生过来谈的病情,这个医生也叫他小A吧,小A先用了一套丰富的理论基础,告诉了患者家属伤口裂开的原因,像是什么蛋白低,伤口水肿、影响愈合,术后可能并发坠积性肺炎,反复咳嗽导致的,现在需要重新缝合,当时这个话谈了半个小时,家属早就不耐烦了。

小A讲完,轮到家属说话了,家属问了一句“你说他蛋白低,所以伤口长不上是吗?”小A说是,家属又说,“那你重新缝一次,蛋白就高了?”

我当时正在喝茶,听得我差点把茶叶喷出来,很明显,小A前面那些话基本都白说了,我这会回头打量了下患者,很明显就能看出来,这些家属在这次住院前,一定对疾病是一窍不通的,你去跟他们讲营养、讲蛋白、讲水肿,他们肯定听不懂,而他们能在最后问出蛋白这个词,一定是因为每天都看护士给发的计费单,那里面最贵的就是蛋白,他们就记住了这个。

家属当时看小A没反应,继续提高声音问,是不是重新缝一次蛋白就高了,伤口就不裂了?小A眼看招架不住了,说那就咱们先下手术室,一会主刀来了让他很你们谈,签完字再手术。到这,看似小A躲过了,其实他是认输了,既向病人认输了,也是向上级认输了,后面的治疗也很难再获得病人的信任。

这个例子很经典,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病人为什么会烦躁?因为家属怕了,你比如说做直肠做胃,病人吻合口漏了,这可不是小问题,再手术风险很大,预后不良,死亡率高,但是家属不紧张,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病人是整个的,是完整的,就是发烧肚子疼,做手术嘛,哪有肚子不疼的。

而你这种伤口裂开,顺着伤口都能看到肠子,换谁谁不紧张?在患者眼里,这比什么心梗夹层都要命,肠子都流床上了,你不赶紧想着办法给我解决,还在这给我上生理课?我要这么爱学我自己就去华西规培了还用得着你在这给我讲?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换位思考,你知道问题不大,但是家属不知道,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动起来,让家属能感觉到你在为他们着急,这里要注意一点,像这种伤口裂开用语言去安抚家属是不可能的,你嘴上说的再轻松也没用,裸露在外的肠子给家属的视觉冲击是极大的,所以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家属越紧张,你就要越干练,动作就要越快。这也是医患沟通中最重要的肢体语言。同样的,在座的各位院士杰青在接诊一些外伤合并出血的急诊,也要动作够快,尤其是面对一些小孩摔伤,慢悠悠的,可能会挨打哦。

说起挨打,还是觉得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情商的行业。沟通真的很重要,而且沟通并不是说和听那么简单。语言、姿势、动作等都是与患者作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只有良好的交流才能让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大家以后执业,一定要注意!

二、作为一个刚进医院的年轻医生,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不要将心比心

不要将心比心

不要将心比心

常常倾听,常常安慰,不做承诺,多干实事。

倾听是为了更好的让对方发泄情绪

安慰是为了更好的让对方平复情绪

不做承诺是因为你给不了更多

多干实事是因为你能给予希望

三、医生如何提高与病人、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

谢邀~

我有一个长辈,算是半路出家的老中医,退休之后在一家比较大的的私人诊所里挂牌营业,从针灸推拿到拔火罐到下方剂,话疗可以从外太空侃到内子宫,本人又是当地食疗协会的领导,可想而知对那些退休老太太老大爷杀伤力有多大。他的诊室基本就是小型的天福茗茶的格局,正中央放的不是办公桌而是一套功夫茶具,来了患者先不忙问诊,而是喝几泡聊聊天,很有中国风的心理治疗的感觉。

举这个例子,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很多医生不是没有和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而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门诊一上午二三十个患者,忙的屎尿都得忍,中午吃个饭还有患者骂,你让他如何沟通;病房里查完房下医嘱,下完医嘱换药上手术,连台转的时候下来都七八点了,说不定还有夜班,你让他哪里来的精力去交流。

当然,我们可以说“螺狮壳里也能做道场,即便门诊只有三四分钟,也要和患者做好沟通”,这种话无比正确,就如同院领导的讲话一样,问题在于为什么总要给医生出难题呢?患者太多医生不够,能把能增加人手?增加人手经费不够,卫计委和财政能不能支持?说到医疗投入,又会有人跳出来说:财政拨款有难度,虽然我们相对百分比不高,但绝对投入还是在逐年增加的,希望大家能客服困难,继续牺牲奉献。

我不知道财政拨款和让医生在三分钟内和患者充分沟通哪一个更困难,不过什么事都老让第一线的工作者去克服,似乎太强人所难了一点。

四、医生如何与患者及家属高质量沟通?

如果医生和患者家属沟通不好,会造成给双方造成很大的误解,所以运用交谈的技巧非常重要。下面给大家介绍医生与患者家属交谈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医生与患者家属交谈技巧

1、要保持友善

重视第一印象,学会打招呼。医生可以邀请患者家属到办公室,请他们坐下来,给他们倒一杯水,营造一个友好、轻松的氛围,建立信任。

要尊重每个人,包括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试着记住别人的名字,和家属接触要有眼神交流。礼貌性用语是患者家属愿意听的,让他们觉得被尊重和理解。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支持,表达关心、理解和帮助的愿望。

2、从询问病情开始

以患者及其家属说,医生听的方式开始,以他们容易接受的内容开始,主要讨论疾病的发生、变化和家庭成员的希望,这样可以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和冲突,主动介绍医院信息,包括本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病床的医生等。

3、建立同理心

医生可以建立同理心,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说话,向对方表达同情。要充分了解病情,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嘱咐。

要抓住主要矛盾,家属心里可能有很多困惑要解决。如果医生能快速“猜”出来,主动解释,家属就会更了解患者的情况,沟通就会变得轻松顺畅。

4、让家属了解病情的危急

首先,让家属信任你,建立良好的情感,不能有抵触情绪。寻找多种机会来解释患者的病情,比如疾病的变化,新的检查结果等,在不同的地方,多位医生给家属解释,特别是要让值得信赖的医生告诉他们,病情的严重性。

五、医生与患者之间怎样进行良好的沟通?

首先医生要有基本的素质,有些医生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做人的基本素质,其次有些病人既没有做人的素质又没有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知识所以不改变这两点无解还有一个医疗费用参杂在一起没有任何办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把这三方面都做好了才有良好沟通的基础,你觉得现在的情况可以实现吗?放眼未来,有生之年看不到。

六、临床年轻医生,有什么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和经验?

我工作三年余,现在仍是医患沟通中的小白,但相比较更年轻的医生,技术总是有一丁点提高的,以下是我自己的经验,仅供参考,错误之处欢迎指出。

1、紧跟上级老师,注意观察他们在医患沟通中注意的点,因为每一个人的病情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同,没法用一个沟通模式去应对所有的患者,但上级医师在工作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自己强、灵活的技巧,所以一定要紧跟上级医师,不管是大小病情沟通,一定要去听,遇到病情复杂的医患沟通那更是大大的学习机会;

2、上级医师沟通过程中也不是每一次都是正确的方式,注意针对同一个患者,观察上级医师沟通过程中患者不高兴或不满意的点,Pass掉;

3、注意了解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对哪一位医师更信任,大多数患者在看到年轻医生都是不信任的,遇到友好的患者,会耐心听你解释病情,脾气不好的直接让你滚,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负气离开,一定要“沉(内)着(心)冷(骂)静(娘)”的继续和他解释:我是谁谁谁(他信任的医生)的下级(不是要炫耀或威胁什么的),有什么不舒服或是疑问我可以帮你转达给谁谁谁(他信任的医生),然后徐徐图之,切莫因为一次的给你难看就再也不接触;

4、病情简单的患者,友好的患者,你可以多多和他们聊天,去和他们解释疾病的发病过程、治疗方案什么的,一是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二是可以增加患者对你的认可,好处多多;但遇到病情复杂的,尤其是上级医师都没法确诊的部分,一定不要随便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一定要问清楚上级医师的观点后再沟通,万一出现不一致(喷子不要以为是在隐瞒病情、欺骗患者,不要用你的无知评估世界上最神秘的疾病)容易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恐慌,也容易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师的不信任,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种情况下,谨言慎行是必须的;

5、这一点是我个人经验,因为我是一个内向的妹纸,语言沟通能力较差,工作后了解到自己这样下去不可能做好这个职业,于是找各种机会和各种行业各类人去交谈(打车或是公交),天南地北有什么说什么,半年下来我成了一个话痨( );

最后,总结一下,有人说当下社会善良是最没用的品质,但在我看来,医生这个职业,善良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我不是自诩自己有多善良,但我在每一次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都是微笑加关心,用真诚的心态、用我真心祝福你早日出院的心态去沟通、去聊天,这样对方才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的善良,有助于患者保持开朗的心态战胜病魔。

共勉,我真的只是这个路途中的小白。

七、身为一名医生,如何做好临床沟通?

做好一名医生,最基本的素养要求就是需要跟患者及家属做好有效沟通!那怎么样才能做好有效沟通么?一般需要从一下几方面进行:第一,首先要亮明身份,这里不只是说让病人及家属知道你是一个医生,而是你要介绍自己在以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角色,增进互信,很多病人住进医院好几天了,还不知道自己床位医生是谁,主治医生是谁,主诊医生,这从何谈更深层次的医患互信!医患互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细节,让病人及家属感受到医生的真诚和用心,这个很关键,同时也让医生自己感受到病人家属对自己的尊重;第二就是告知患者(和或家属)目前的病情状态,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而不是医生自己开完医嘱了事,这也是很多患者及家属会认为医生就知道开乱七八糟的检查挣钱。除此之外,还需告知下一步的诊治计划,这个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很多患者及家属没有医疗和疾病这方面的常识,遇到得病之后肯定是比较慌乱,这个时候你要是给他们去解释一下目前病情及后续的诊治计划,他们就会淡定很多,至少不会盲、乱!第三,也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就是同理心,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医患矛盾,说的难听点就是你医术差点也就算了,态度一定要好,我们作为医者,当然不是让你卑躬屈膝,但是至少没必要高高在上,平等友爱即好,大家都是平民老百姓,都不容易,相互体谅,才能做好这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如果你这些都做到了,我想你能解决99%的医患沟通问题,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尤其作为医生,碰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也有极少部分奇葩觉得全天下人都欠他的,对待这种人,就是“冷处理”,千万不要给他斗嘴,没有意义,也是伤了自己心情,何必!

八、医患沟通能力是医生职业素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对于医患关系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互相把对方当做对等的人来看待。

可能我表达的不够准确。

具体来说就是

医生不要把病人当傻子看,也不要觉得患者或者家属就是跟自己对立面仇人一样。

患者也不要把医生当做一心想着赚自己钱的骗子看待。

有些医生或者患者及家属都有些被害妄想症了。都觉得对方是要坑自己,互相没有信任那能有什么好结果。

医生患者本身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敌人都是疾病。认清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这个为基础,互相尊重,把不清楚的说清楚。我觉得这样就都OK了。

九、如果cra多次催促要病人尽快入组,而医生很忙,作为crc,怎么跟医生说?

作为曾经的CRA、LM和PM,我想说的是,每个角色都有ta的立场,站在CRA的立场上,入组是一定要催的,但光催CRC也不行,这个得看CRC的能力。

能力强的CRC,善于跟医生沟通,并且协助医生找方法,帮助医生做筛选。

所以问题不在于,CRC应该怎么跟医生说,而是,应该怎么做,具体的plan。

我当时很反感的一类CRC,是电话里问,回答都是“我跟医生说过了,我们实在没病人,某某老师说ta知道了”之类的。但我直接跟研究者沟通或者onsite,会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研究者对于入排标准是有疑问的但CRC没有反馈;病历系统里其实是有潜在患者的,但CRC没有协助医生查询;PI对项目不上心没有给到各个研究者压力,等等。

因为医生忙所以不知道怎么沟通?根本不是理由,谁不忙?!CRA手上N个项目,十几家site,天天出差,不忙吗?如果CRC只是起到传话、递签字的作用,那就有点low了。

归根到底,CRC需要实际做事情,对I/E criteria是不是足够理解?在医生值班/吃饭的时候能不能抓住机会聊聊项目?有没有去筛过系统里的病人?有没有跟过门诊?SF rate多少,原因归类?

一些看数据,而不是打嘴炮。

以上。

十、一位好的精神科医生,是不是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最重要的是体质好,关键的时候还得靠腿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