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儿童青少年沟通心理学ppt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3-22 23:51   点击:1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有哪些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课程?

孩子经常会犯错,这在大人的眼中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似乎只要及时指出错误、监督他们改正就好了。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孩子在被指出缺点后,并不愿意更正,或者换一种新的方式去“作妖”,让大人头疼不已。

个体心理学家发现,在每一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藏着未被发觉的心理动因。如果这些走偏的心理没有被发现、重视并得到及时引导,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做出更多难以被社会认可的事情。

《孩子的教育》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实践案例,详细解释了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问题行为的背后心理动因,并围绕自卑感、优越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普遍话题,指引父母和教师们进行科学的积极教养。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他长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书中指出,孩子的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从婴儿形态降生的它们脆弱又无力,完全依赖大人的照顾,才能在他人的引导下去认识这个世界。这种无力掌控自己与环境的状态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这种无力感长期没有得到舒缓或消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力量的增强,长大后的孩子会用优越感来作为补偿,爆发出一种超越常人的强烈野心,甚至产生敏感、偏执、精神长期紧张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发展到极端状态时,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优秀的教育者需要能够读懂孩子行为背后传递出来的信息,用耐心和同情心去治愈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疾病。比如孩子如果站立时总喜欢靠着墙或什么物体,那他大概率会具有焦虑和依赖的性格特征。

而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专注力很差,在学习也无法做到全神贯注。这种情况下只能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调整,惩罚和责骂不仅无用,还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认为自己与学校格格不入,甚至产生厌学、逃课等极端反抗行为。

还有一个情况非常普遍、不容忽视:在教师、医生、律师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情绪更容易反复无常,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更大。虽然他们的父母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相关知识,却往往因此更倾向于使用权威,严厉地压制孩子、剥夺孩子的自主权。

在严厉、缺乏关爱或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更容易出现自卑、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父母和教师要给予孩子正向的成长环境,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关于心理课,课题是青年期,怎么样可以做好这个PPT,有什么例子吗?

这个内容个人有限认知来说从大两个层面的表述以及各个案例都需要去找,哪两个层面呢?生理客观原因和心理精神方面,段落以年龄段来划分。个人认为开篇需要简要说明儿童时期的与之关联的重要性。祝你好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