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免疫调理

93 2023-11-28 17:05 admin   手机版

一、什么是免疫调理

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可比喻为机体的交响乐队,

配合好--识别和清除抗原,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配合差--病原微生物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

免疫调节的三个层次

一、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二、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三、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

二、能不能帮忙提供点猫须草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如下:

肾茶中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有迷迭香酸、熊果酸、黄酮类及肌醇等,具有如下药理作用。

 抗炎 国内高南南等采用小鼠耳肿胀法,连续给药7天,发现肾茶大剂量(7.2g/kg)、中剂量3.6g/kg)组可使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有所下降,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4.89%、20.77%,表示肾茶有所明显的抗炎作用(5)。蔡华芳等亦证实肾茶对小鼠巴豆油耳炎有明显抑制作用。目前研究认为肾茶抗炎作用主要与迷迭香酸及熊果酸成分有关(5)(6)。

迷迭香酸的抗炎作用机制:一些研究认为可能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5-脂氧酶(5-LO)有关。1987年,Kimura等报道多种天然产物丹宁酸和相关化合物如咖啡酸、咖啡酰苹果酸、迷迭香酸、氯原酸等对LO代谢产物的作用,其中迷迭香酸对5-LO代谢产物5-羟二十碳四烯酸(5-HETE)、白三烯B4(LTB4)和15-LO产物15-羟二十碳四烯酸(15-HETE)均有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45.9×10-5,5.56×10-5和45.5×10-5μmol/L,此外作者还发现即使迷迭香酸浓度上升至10-2以上,对环氧酶(CO)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2(PGE2)无影响(7)。

熊果酸抗炎机制:Najid等的实验表明熊果酸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酶及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8)。Subbaramaiah等认为熊果酸能抑制环氧化酶-2蛋白的翻译,并且抑制PGE2合成(9)。

 免疫调节作用 炎症与免疫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免疫调节作用亦是抗炎作用的一种解释。迷迭香酸的免疫调节作用:补体系统是一个涉及到识别和灭活微生物的防御系统,活化的补体成分可以介导多种炎症反应,例如促进白细胞趋化,活化嗜中性细胞,组胺释放,增加血浆渗透性和其他作用。Bult等认为迷迭香酸是仅有的几个体内呈现抑制C3转化的化合物之一。迷迭香酸20mg/kg静脉注射时可降低内毒素介导的免疫循环休克的C3转化酶活化补体。推测与减少血小板增多,降低血压及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生成有关(10)。1985年,Rampart等报道了迷迭香酸对补体依赖性的前列环素I2(PGI2)合成刺激作用有抑制活性,可以干扰不同途径的C3转化酶(11)。1998年Englberger等报道迷迭香酸是一个补体C3转化酶抑制剂,其1μmol/L即可抑制该酶的活性;5~10μmol/L浓度下可抑制约70%的溶血现象。但高浓度下对上述酶活性抑制较小;0.316~3.16mg/kg肌肉注射可抑制由CVF(眼镜蛇因子)介导的大鼠足跖肿胀,该药1~100mg/kg口服可以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在10mg/kg时可修复动物体内细菌导致热杀伤。但是迷迭香酸在0.1~10mg/kg剂量范围内不能抑制由叔丁醇过氧化物介导的大鼠足跖肿胀,指出迷迭香酸对补体依赖性炎症过程是有选择性的(12)。1991年Peake等报道了迷迭香酸对包括C5转化酶在内的补体通路的抑制作用,发现迷迭香酸对经典通路的作用大于对旁路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浓度2.6mmol/L时达到最大抑制,并在1mmol/L浓度时可明显地抑制EA436细胞的溶解,并伴有抑制C5a和C5转化酶(13)。1999年Sahu等报道迷迭香酸通过共价结合活化的C3b抑制补体的激活(14)。

 抗氧作用 黄诒森等报道了从丹参中得到的3种水溶性成分即丹酚酸A,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体外对大鼠脑、肝及肾细胞

三、抗皮质作用的名词解释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多种机制对多种原因导致的炎症(免疫因素、机械因素、化学因素和感染刺激物)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表现在对免疫调节蛋白和免疫调节细胞的抑制,具体机制包括:减少炎症渗出;降低炎症调节因子的产生和效能;减少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聚集;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总而言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抑制细胞免疫甚于抑制体液免疫。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炎症调节因子的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炎症调节细胞的作用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非免疫调节作用

四、高一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分为:体液调节与细胞调节。

体液调节的源头:B细胞,分泌物是抗体,作用于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细胞免疫的源头:T细胞,分泌物是淋巴因子,作用于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体液调节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呈递) T细胞

↓(呈递)

供缉垛垦艹旧讹驯番沫 记忆细胞 ← B细胞

↘ ↙

抗原 ←抗体 ←(分泌) ← 浆细胞

沉淀或细胞集团

细胞调节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呈递)T细胞→记忆细胞

(分化) ↓ ↙(分化)

靶细胞 ←淋巴因子 ←(分泌) ←效应T细胞

宿主细胞→抗原(裂解死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