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平易在古代的意思?

来源:www.hylnbx.cn   时间:2023-09-18 09:46   点击:1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平易,指性情谦逊平和;文字浅显易懂。见《庄子·刻意》:“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

引证解释

1. 犹平治,平整。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杜预注:“易,治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平易相土,观地分州。”

《新唐书·张茂昭传》:“平易道路,以待西军。”

2. 平坦宽广。

《管子·形势解》:“地险秽不平易,则山不得见。”

《明史·余子俊传》:“三边惟 延庆 地平易,利驰突。”

清 魏源《华山》诗之一:“一石一草木,尚压千万峰。岂肯放平易,招引人世踪。”

3.性情温和宁静;谦逊和蔼。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性情又极其平易,从不肯轻慢人的。”

周立波《张满贞》:“现在,在人们的眼里,除了可尊敬,她还显得平易可亲,好象就是大家中间的一个了。”

4. 平和简易。

《管子·霸言》:“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

《后汉书·崔駰传》:“济兹兆庶,出於平易之路。”

宋 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

5. 浅近易懂。

《朱子语类》卷七十:“卦辞有平易底,有难晓底。”

明 方孝孺《答王仲缙》:“其言平易明切,亦未有所谓奇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