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代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爱人和自己总会有代沟?

107 2024-03-19 12:52 admin   手机版

刚好看到了这类资料,也小谈一下拙见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就在《代沟》一书中写到——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

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此刻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从未年轻过,并且永远不可能再年轻。”

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 并喻文化 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是数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事实上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十分缓慢。

人们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辈、祖辈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是既定的,前辈的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

因此,老人是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当然更是年轻一代的行为标准。

老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以及简朴的是非观念。

与此相连,就构成了前喻文化能够得以保持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乏疑问和缺乏自我意识。

人们都把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视为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纵向、单向、封闭的文化传递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反叛和变革的可能。【并喻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发端于前喻文化的崩溃之际。由于战争失败、移民运动、科学发展等等原因,使得先前的文化传递中断,文化体系被迫“开放”,从而使年轻一代丧失了现成的行为楷模,他们只能根据自己切身的经历去摸索和创造,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同辈间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后喻文化】即“青年文化”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

如果说在前喻文化(即传统社会)中,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尚未成年的个人,那么,后喻文化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

“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

因此在我看来,代沟是两群体/个人间因没有共享一套符号体系,导致社会认知差异,从而产生社会互动的障碍。

通俗易懂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而且我发现“我们产生代沟了”诸如此类的表达也延伸至同代人身上。所以是否可以更进一步来说,当代社会下产生的代沟不仅存在传统意义上的隔代间,同时也会在同代内产生?那诱导原因是什么呢?

从我下的定义来看,共同符号体系的缺失会是其表因。而造成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大抵是社会变迁了。

从代间角度谈,体现在时空感变快。

过去的大半个世纪,我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高度浓缩、影响极广的社会变革。

从农业文明瞬即进入工业时代,而后立即与互联网时代碰撞。

每一代人在还未完全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则之时,又有接踵而来的挑战。

每一代人在不同的信息刺激下,建立了符合当下的符号认知体系。

而每一代之间的差异认知是需要缓冲的,其未完成前,对异类的排斥会阻碍沟通。

比如我们相比下与年轻老师交往更容易,大抵因为我们还算“像”,不会出现我说美剧你讲昆曲的符号差异。

这也就不难发现,有关学生生活的老师,如班主任、辅导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因为双方时间差的接补耗时较短。

但不是说年代相隔越远就越难接补。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让彼此享有共同符号体系。

或许“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平等对话,能消除沟通障碍。从代间角度谈,体现在距离感变强。这个更多以资本积累为标尺的时代,促使我们更理性计算“两点之间,利益为重”。这个冰冷的理性铁笼,促使我们不愿意为任何与我无干的人耗费气力。人与人之间因工业时代的文明也随之产生机器距离,因信息时代的发展也随之产生了虚拟距离。更可怕的是,社会结构的固化使得社会流动软化,仿佛一种与生俱来的距离感是不可消灭的了。如果说上一种沟壑需要增加互动,那我认为这一种沟壑需要我们先与自己对话,在“并喻文化”中,我们适当放低自己,让对方过河,给一种符号共享的可能,如果社会机制还无法做到,我们自己先力所能及,比如发展社区文化。简言之,这个时代下的代沟,用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比韦伯的目的理性行动更容易得到缩减。难道不是吗?(望善批、望和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