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信守约定:(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热情适度;内外有别(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要分清内外,注意保密)。
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
日常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
涉外礼仪
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日常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日常礼仪如下: 衣的礼仪:①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正确方法:
穿西装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在穿西装之前,务必要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等,先和行拆除,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坐着的进候,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之时,则应当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单排三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则应当系上的两粒衣扣,或都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万一非穿不可时,则只允许穿一件单色薄型的V领羊毛衫。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别是不要一下子同时穿上了多件羊毛衫。
穿长袖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摆在正式场合一一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还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领带时,领扣则通常可以不系。
打领带时,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衬衫向上有处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
②是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
在国外,对于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有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所谓“三色原则”,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对于女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的评价,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了解不应该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
食的礼仪:以来宾的身份涉外宴请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大致上包括宴请的类型、付
涉外礼仪
费的法、点菜的规矩、用餐的餐序、就餐的举止、进餐的技巧等。 宴请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宴会:它是一种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请,可在早、中、晚举行,并以晚宴档次最高。举办宴会时,要提前发出请柬,届时,不仅宾主要发表讲话,乐队要演奏音乐,就连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餐厅陈设、用餐者的装束、侍者的仪态等,都要详尽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宴会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等四种具体形式。
招待会:一种常为表示隆重或正式欢迎的社交集会。
工作餐:工作时的便餐。
付费的方法: 付费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A.是不必付费。
B.是定额付费。
C.是各自付费。需要付小费时,应注意两条。
其一,是应该付多少。
其二,是应该如何付给。
第三,点菜规矩。
其一,是告诉对方,自己完全“客随主便”。
其二,恭敬不如从命,但是,只点一道即可。
用餐的餐序:
需要大家掌握的正规的餐序主要有: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上正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开胃菜、汤、海鲜、主菜、甜品、水果、红茶或咖啡等等几道菜式。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餐便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头盆(开胃菜)、汤、主菜和甜品等几道菜式。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规菜序。享用自助餐时,其正规的用餐顺序,依次应当为: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四是酒水与菜肴的常规搭配方式。在国外,西式宴会上的主角是酒水。五是就餐的举止。举止文明、礼貌、规范。
就餐举止十忌:其一,是在用餐时口中或体内发出巨大的声响。其二,是在用餐时整理自己的衣饰,或是化妆、补妆。其三,是在用餐期间吸烟。其四,是再三劝说别人饮酒,甚至起身向别人灌酒。其五,是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其六,是乱挑、翻拣菜肴或其他食物。其七,是用餐具对着别人指指点点,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铿锵作响。其八,是直接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肴或其他食物。其九,是豪无遮掩地当众剔牙。其十,是随口乱吐嘴里的不宜下咽之物。
迎宾仪式是指接待方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重视,在迎宾地点举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
涉外礼仪
仪式,也称欢迎仪式。迎宾礼仪是指在迎宾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礼仪规范。
迎宾前的礼仪准备:(一)确定邀请规格。向外宾发出正式邀请时,要讲究双方规格对等。(二)排定礼宾次序。接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外宾,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本国的常规做法,排定先后顺序。一般采取以下做法:一是依照来宾的地位高低排列。二是依照来宾所在国家或地区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三是依照来宾抵达的先后顺序排列。四是不排列。(三)必须慎重悬挂国旗。为维护本国的国家尊严,任何主权国家均不允许在本国国境之内随意悬挂或摆放外国国旗。除国际法规定外,我国目前允许五种场合悬挂或摆放外国国旗。其一、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正式到访;其二、外国贵宾访问期间我国举行重要的礼仪活动;其三、国际会议在我国举行;其四、重大的国际活动在我国举行;其五、为在我国进行的国际经济重要项目而举行的庆典或仪式。悬挂或摆放中、外国旗的常规是:如并排升挂两面国旗,应以国旗自身面向为准,一般将外国国旗悬挂在右侧,我国国旗悬挂在左侧。并排升挂三面以上国旗时,应按礼宾序列,自右而左,依次升挂。通常,东道国国旗居于末尾。但举行国际会议时,东道国国旗不必居后。我国规定,在中国境内悬挂外国国旗时,必须同时升挂中国国旗,其高度要相等,面积要大致相似,以示彼此相互平等。国旗象征着国家,在涉外交往中升挂国旗时,绝不容许将任何一方的国旗弄错或挂错。(四)拟定接待计划。接待外宾之前,应当认真拟定一份周详的接待计划,以使工作减少周折,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拟定接待计划前,要充分了解外宾有无特殊习惯、要求,本着互助互利、交往对等的原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其正当而合理的要求,并列入接待计划中。一份外事接待计划,就是接待工作的指南和行动纲领。应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会见会谈、参观访问、文娱活动、异地游览、新闻报道、安全保卫、突发事件、礼品准备、人员配备、经费预算等基本内容。正式的接待计划一经拟定,应尽快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此后,报、送与接待工作有关的部门并通报给外方。(五)掌握人员状况。要作好外事接待工作就必须掌握好外方与我方有关人员的状况。一方面,应对主要来访者的基本情况、风俗习惯及主要禁忌尽可能地了解。若对方曾来华访问过,最好借鉴当时我方的接待规格和接待方案。另一方面,选择我方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员,确定专门负责此事的陪同人员、翻译、工作人员及司机。接待人员要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对其进行必要的外事纪律和国际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迎宾时的礼仪操作:迎接外宾的礼仪操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机场(车站)迎接。接待方陪同人员前往其抵达的机场、车站迎接对方,并陪同外宾前往下榻之处。重要外宾可献花。其二、举办欢迎宴会。按照国际惯例,为外宾举办的宴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外宾抵达后举行,称欢迎宴会。另一种则在外宾离开之前举行,称送别宴会。我国为简化外事礼仪,一般只安排欢迎宴会。举办宴会前,要提前发出请柬、准备菜单、排好座次,安排好我方出席宴会的陪同人员。宴会的具体程序主要有:宴会开始前,主人及东道主一方重要人员,在宴会厅门口列队迎接客人。宴会开始时,应由主人先致欢迎词,然后再请主宾致词。宴会结束时,主宾向主人赠送礼品,主人应向客人回赠礼品。主宾告辞,主人应陪同其走出门外,与之握手道别。其他人员依次列队在门口与客人握手话别。其三、送别外宾。陪同人员应专程陪同外宾乘车前往机场、车站,为外宾送行,与外宾一一握手道别,并预祝对方旅途愉快。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