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务会议礼仪包括什么
商务礼仪中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会议分成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
会议前
在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几方面:
·WHEN-会议开始时间、持续时间
·WHERE-会议地点确认
·WHO-会议出席人
·WHAT-会议议题
·OTHERS-接送服务、会议设备及资料、公司纪念品等
WHEN-时间,你要告诉所有的参会人员,会议开始的时间和要进行多长时间。这样能够让参加会议的人员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WHERE-地点,是指会议在什么地点进行,要注意会议室的布局是不是适合这个会议的进行。
WHO-人物,会议有哪些人物来参加,公司这边谁来出席,是不是已经请到了适合外部的嘉宾来出席这个会议。
WHAT-会议的议题,就是要讨论哪些问题。
OTHERS-会议物品的准备,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的类型、目的,需要哪些物品。比如纸、笔、笔记本、投影仪等等是不是需要用咖啡、小点心等。
会议中
在会议进行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几方面:
(1)会议主持人
(2)会议座次的安排
一般情况下,会议座次的安排分成两类:方桌会议和圆桌会议。
一般情况下会议室中是长方形的桌子,包括椭圆形,就是所谓的方桌会议,方桌可以体现主次。
在方桌会议中,特别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领导,那么他一般坐在这个长方形的短边的这边,或者是比较靠里的位置。就是说以会议室的门为基准点,在里侧是主宾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双方来参加的会议,一般分两侧来就坐,主人坐在会议桌的右边,而客人坐在会议桌的左边。
还有一种是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主次的安排,而以圆形桌为布局,就是圆桌会议。在圆桌会议中,则可以不用拘泥这么多的礼节,主要记住以门作为基准点,比较靠里面的位置是比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会议后
在会议完毕之后,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细节,才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商务礼仪。主要包括:
·会谈要形成文字结果,哪怕没有文字结果,也要形成阶段性的决议,落实到纸面上,还应该有专人负责相关事物的跟进;
·赠送公司的纪念品;
·参观,如参观公司,或厂房等。
·如果必要,合影留念。
二、基本商务礼仪有哪些内容
商务社交礼仪的基本内容和应用价值.恰巧有一份,现成的
三、谁能讲解一下商务礼仪的具体内容?
这个范围很大的,包括在日常工作中,在会议中,在公共交往中等.其实归根到底,商务礼仪就是让人在工作中多注意细节. 一、十字文明用语: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二、接听电话用语: 1.您好!这里是×××,请问您找谁? 2.我就是,请问您是哪一位?……请讲。 3.请问您有什么事?(有什么能帮您?) 4.您放心,我会尽力办好这件事。 5.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6. ×××同志不在,我可以替您转告吗? (请您稍后再来电话好吗?) 7.对不起,×××同志不是这个电话号码,他(她)的电话号码是…… 8.您打错号码了,我是……没关系。 9.再见!(与以下各项通用) 三、打电话用语: 10.您好!请问您是×××单位吗? 11.我是后勤集团 ×××中心×××,请问怎样称呼您? 12.请帮我找×××同志。 13.对不起,我打错电话了。 四、接待来客用语: 14.请进! 15.您好!请问您是……? 16.请问您找谁? 17.他(她)不在,请问有事需要转告吗? 18. ×××处(或×××同志)在×楼,我带您去。 19.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20.请坐(请喝茶)。 21.我就是,请问有事需要办理吗? 22.请稍等,我马上为您办理。 23.您反映的情况,我们尽快办理(处理)。 24.对不起,这个问题……,请留下您的联系电话,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好吗?(以上第23-24句也适合接听电话) 25.不用谢,请慢走! 五、到外单位办事用语: 26.对不起,打扰您一下。 27.请问×××处(室)在那间办公室? 28.请问×××同志在吗? 29.非常感谢您(麻烦您了)。 后勤服务集团服务忌语 1、别乱喊! 2、你没看我正忙着呢。 3、喊什么?等会儿! 4、搞快点! 5、我解决不了。 6、这不关我的事。 7、不知道。 8、我没时间,你找别人。 9、快点,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10、刚才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还问? 11、急死人了。 12、没有零钱找,等着。 13、黑板上不是写着吗,你不会自己看吗? 14、没上班呢,等会儿再说。 15、到点了,你们快点。 16、越忙越添乱,真烦人。 17、怎么不早做准备。 18、领导要我这样做的。 19、你不懂我们的规矩。 20、后边等着去。 21、×领导叫你来,你找×领导去
四、商务交往中有些什么礼议,又要注意些什么细节?
涉外交往中,不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同外国友人相见,都应遵守一定的见面礼仪。根据常规,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行礼、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下,将分别对其重要的环节进行较为详尽的说明。
首先,是有关见面时介绍的礼节。
在涉外交往中,当交往双方不相识时,有必要通过介绍,使其彼此相识。所谓介绍,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交往双方相互结识,并且各自对对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介绍又可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等两种情况。
自我介绍,一般指的是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可是应他人的请求而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它的特点,主要是单向性和不对称性。
在涉外交往中进行自我介绍,通常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具体时间。它又包括两层含意。一是进行自我介绍时,首先要在具体时间上于已于人彼此方便,这样才会发挥正常,并且易于为对方所倾听。二是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把握好所用时间的长度。最好宁短勿长,将一次自我介绍的时间限定在一分钟甚至是半分钟以内。其二,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场合,所作的自我介绍在内容上理当有一定的差别。在涉外活动中自我介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酬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仅包括本人姓名这一项内容。它多用于应付泛泛之交,另一种则是公务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因公进行涉外交往时,只宜采用这一类型的自我介绍。
介绍他人,通常指的是由某人为彼此素不相识的双方相互介绍、引见。主要特点是双向性和对称性。在涉外交往中介绍他人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要注意介绍者的身份。在正式交往之中,对介绍者的身份有着一定的讲究。在外事访问中,介绍者一般应为东道主一方的礼宾人员。在社交活动里,介绍者通常应当是女主人。在多方参与的正式活动中,可由各方负责人将已方人员一一介绍给其他各方人士。
第二,是要尊重被介绍者的意愿。介绍者在有意为他人相互引见时,最好先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的个人意愿。如果贸然行事,会好心办坏事。
第三,是要遵守介绍时的先后次序。正规的做法,是要先介绍身份较低的一方,然后再介绍身份较高的一方。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在接待外国来访者时,若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个,则为其双方进行介绍时,要先介绍主人一方,再介绍来宾一方。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士时,通常应当由尊而卑,按照其职务的高低,依次而行。
第四,是要重视介绍时的表达方式。在介绍双方时的主要内容应基本对称,大体相似。切勿只介绍一方而忘记另一方;或者在介绍一方时不厌其详,而在人介绍另一方时则过分简单。
其次,是有关见面时行礼的方式。
在交往应酬之中,与外国人相见时,尤其是与之发生正面接触应酬时,往往要向对方行礼致意。根据目前的涉外活动实践,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与外国友人互行见面礼节时,特别要注意问候的进行与礼节的选择等问题。问候,又称问好、问安或打招呼。它是以语言或动作向他人询问安好,进行致意,是向对方表示关切或友好的一种常规方式。